当年萨达姆发动的两伊战争到底帮了谁?
发布于 2021-09-20 22:13
..................................................
两伊战争已经过去了30多年了。当年萨达姆发动的这场伊拉克与伊朗之间长达7年又11月的战争,可谓旷日持久、没有赢家、得不偿失,双方损失惨重,经济发展停滞,最后都精疲力竭不得不停战。那么,萨达姆发动的这场战争原委究竟是怎样的?是什么促使他们打得那样执着、那样难解难分?这场战争到底帮助了谁?............................................................................................................
战争的过程
1980年9月22日晨,经过充分准备的伊拉克,从北、中、南三路突然向伊朗发起进攻。战争之初,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仓促迎战,损兵折将,也使伊朗丧失了大片领土。好在伊朗领土面积大,回旋空间也大,才让伊朗得以反手,到了10月底,就止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呈现出相持的态势。从1982年3月起,伊朗转入反攻,并打到了伊拉克境内的南部重镇巴士拉,甚至在北部曾一度威胁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后伊拉克组织7次反击,才把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
从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的策略,在地面和海上连续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袭船战”,造成国际油价飙升。
到了1986年,两伊战争又出现了小高潮,伊朗出动9万兵力,发动了代号为“曙光—8号”规模较大的攻势,攻占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同时,两伊“袭船战”再度升级。美国海军舰队借此进入了波斯湾。
1988年,双方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导弹袭城战。4月,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最后,精疲力尽的双方已经无力再战。只好接受了联合国决议。在1988年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近8年的两伊战争落下帷幕。
大国的怂恿
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政权,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东的权益。而更让美国心中不快的是,伊斯兰革命成功后的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四千多名学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这场人质危机从1979年11月4日开始,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才结束,长达444天。美国人那是吃过这样的亏,受过这样的辱,自然对以霍梅尼为代表的伊朗新政权恼羞成怒,欲除之而后快。所以,美国没少在背后鼓捣和怂恿伊拉克对伊朗动武。而且当时的苏联对以霍梅尼为代表的伊朗新政权也不怎么感冒,为此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教派的纷争
大家知道,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恩怨冲突,传承了数千年,已经根深蒂固,几乎难以化解。
1979年2月,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使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把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伊拉克却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总数近六成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十分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主要对象和目标,目的是要搞垮萨达姆这个逊尼派世俗政权。
伊朗的这一做法,让萨达姆十分恼怒,这无疑是要他的命,对此萨达姆怎么可能坐视!而且同属于逊尼派当权的沙特、约旦、科威特等国家,也担心害怕什叶派的伊朗在中东地区做大,成了气候,所以也在背后极力支持和怂恿伊拉克打击伊朗。
历史的恩怨
伊拉克和伊朗因历史问题,留下很多严重的边境纠纷。大家知道,中东国家的领土基本是英法殖民者给划定的,所以在双方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诸多的争议,情况十分复杂,矛盾颇多,纷争不断。像伊朗一直认为巴林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拉克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是他的一个省。伊朗的胡齐斯坦省里有一成的领土原本属于伊拉克,后在1923年被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划入了伊朗。阿拉伯河也是这种情况,伊拉克人认为完全属于伊拉克,而伊朗则说应该一家一半,双方争执了七八十年,相互不买账。因此双方领土纠纷由来已久。
还有大家都了解的是,他们虽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波斯人的历史比阿拉伯人还要悠久和文明。可是,波斯人却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蹂躏多年,奴役多年。后来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统治,阿拉伯人被波斯人踩在脚下,数千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使得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仇恨根深蒂固。而且两个民族都很强硬凶悍,崇尚武力,习惯于用枪杆子解决问题。
个人的野心
萨达姆上台后,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当时的伊拉克可谓国富兵强,就想要借助攻打伊朗,谋求海湾地区霸权。如果打败伊朗,萨达姆就会大大提高自己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影响。其实,萨达姆早就想动手,但由于忌惮巴列维王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有美国的支持,因此迟迟没有动手。
然而,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以后,开始整顿原来伊朗王国军队。原来军队的军官有一大半被清理,还有不少人逃亡国外,军队混乱,战斗力降到低谷。而且还与美国闹掰,失去了强大的靠山。同时,政教合一的极端政策,引起伊朗国内不少阶层严重不满。尤其波斯民族是个开化开放喜欢娱乐和享受的民族,女人也是不蒙面,对极端保守的宗教政策有意见。
鉴于这些情况,萨达姆意识到,不能错过进攻伊朗的绝好时机。而且认为只要伊拉克给予伊朗闪电一击,伊朗便会崩溃,屈膝投降。从此获得伊拉克称霸中东的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萨达姆果断出兵。结果鏖战近8年,伤亡百万,耗资2000亿美元,却一无所获。
结束语
然而,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萨达姆来说,不但没有实现称霸中东的梦想,反而还动摇了萨达姆的统治,最终想用入侵攻科威特来转嫁缓解国内矛盾。对于霍梅尼而言,通过这场战争却让伊朗新政权站稳了脚跟,稳住了局势。萨达姆的入侵让本来国内矛盾重重的伊朗一下子团结起来,内部的矛盾下降,民族矛盾上升,矛盾都转化到抗击外来侵略上来。
很多人认为,是萨达姆发动的这场战争帮助了霍梅尼,如若没有这场战争,霍梅尼政权未必会得到国人的支持。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