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学对自己有用的,还是学自己喜欢的?

发布于 2021-09-20 23:36

读心先生
“把书读进你心里” ——新都市读书群体第一微刊,曾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自媒体50人
19篇原创内容


文|柴桑

来源|拾柴院(ID:shichaiyuan_)

沙漏 郭静 - 时光教会我爱你 网剧原声大碟

该学有用的还是喜欢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啊,现在我们学习很多东西,最在意的都是这个知识有没有用,而不是自己喜不喜欢,想不想学。

身边同学都在考教师资格证,于是跟风也去考,觉得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路。

听说Python是最近的风口,于是跟风也去学,担心自己不学未来就没有竞争力。

嗯,专家们冠于这种学习方式叫「功利学习法」,号称“不学没有用的知识”:学习当然要为己所用啊,那些花里胡哨的冷门东西,你学它干嘛。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文章啦~我想告诉你一个很重要的点:那些看似没什么用的知识,到底还要不要学?


01
 

既然谈到了功利学习,那我再深入问你一句:你认为什么算功利?

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为主,看书只用看对自己最有用的那部分,学习只用学考试要考的知识点就叫功利?

还是学一些在未来有用的底层能力,比如逻辑思维,结构化思考,撩妹的100句土味情话(不是)也叫功利?

甚至我们可以再划分细一点,所有的技能类,比如写作,Python,做表格PPT等等都算是功利的。但陶冶情操类,比如插花、绘画、音乐等等的就不算功利。

我把你能想象到的分类都列出来了,但其实,上面哪个都不算是真正的功利

因为,区分「功利学习」与「非功利学习」,并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而是在于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学。

功利学习,抱着的是“怎么做”的心态。比如:学这个有什么用?我要怎么学才能学会?

而非功利学习,却抱着的是“为什么”的心态。比如:我为什么想学这个?它为什么会存在?


没事不抽象的啊,我给你举个例子:

学习物理公式,这个够学术的吧?如果你想着“赶紧背下来期末考要考”,那的确是功利学习。

但如果你想着“为什么这个公式是这样的?它还能推理出什么?”,那就不算功利学习。

而同理,哪怕是玩滑板这种纯娱乐性的东西,如果你想着“我喜欢这种挑战自我的极限感,滑板最棒了”,那就是非功利学习。

但如果你还老想着“怎么才能滑出最fashion的姿势去吸引妹子的目光”去学,那这还是功利学习。


所以,想请你暂时抛却自己的功利心,继续和我看下去~




02
 

那么,抱着“怎么做”和“为什么”的心态去学,会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有。

因为你只要搞懂一个“为什么”,就能够游刃有余应对一百种“怎么做”。

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让我们能够熟练的用公式理论解题,但却很难理解它的原理,将它运用到现实。

像我小时候特别流行的一个调侃就是“你会用三角函数买菜吗?”

买菜的确用不着三角函数,但我们这么想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我们明明可以有许多机会,用这些知识思考很多其他的“为什么”。

比如一个化学方程式:2HCl+NaClO==NaCl+Cl2↑+H2O

有的人只当它的考试重点背就完了。但也有人看见这个方程式,就懂了为什么洁厕灵不能和84消毒液一起用。

知乎上有个很牛的动物答主——苏澄宇。他很擅长用科学的口吻去回答一些很开脑洞的问题,这个是他特别有名的一个回答:


他能用他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开脑洞。这代表,他是真正学到了“为什么”的境界,而不仅仅只会写论文搞研究,回答别人“怎么做”。

所以这么说吧,“怎么做”对应的只是流程,而“为什么”对应的才是原理。

明白了原理,你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是换汤不换药的。

数学学得好的人,懂得了理科思维,于是学起物理和化学也会相当轻松,啃完了某本名著的人,就连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能有一个质的提升。

经常有人问我提升认知的书单,我也很少只推荐《认知天性》《精进》的硬核工具书,而是会推荐一些经典的小说,比如《月亮与六便士》《黄金时代》……

或许短时间内,工具书能给你很多方法论,而看小说“没什么用”。但你读得多了也就能发现,小说里讲的才是人生,是经验,是世界观。

你开始从工具层面的单一的“怎么做”,变成了去思考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

而当你抱着“为什么”的心态去学习时,你会发现,居然有许多你曾经认为“没有用”的知识,未来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了存在感。




03
 

小时候我看电视最喜欢看动物世界,爱翻一些乱七八糟的旅游杂志,哪怕我知道我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去非洲和热带丛林,但也乐此不疲。

有一集我看了蓝鲸的纪录片,听见介绍说蓝鲸居然是哺乳动物。

我兴奋的冲到我爸面前说:“爸爸你知道吗,不是所有的鱼繁殖都只产卵,蓝鲸居然是哺乳动物耶!”

还好,我爸也是个老小孩,没打击我说“so?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吗?”,他也很感兴趣的对我说:“那你知道还有什么是哺乳动物吗?要不要去搜搜看?”

于是我去搜一个下午“什么动物是哺乳动物”,即使我知道这个知识,我很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一次。

后来我上了高中,那时有一篇很火的QQ空间日志刷屏了(暴露年龄了),大意是说:

有一个女生,用了仓库里放的过期的卫生巾,这个卫生巾之前被老鼠做了窝上面有很多老鼠卵,这个女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卫生巾之后就怀了老鼠崽……


这篇日志被疯转,“太可怕了”“一定要检查自己的私人用品上有没有老鼠卵”等等,但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感觉到了不对劲,想了一会儿,我突然就明白了过来。

老鼠明明是哺乳动物呀,哺乳动物是胎生的,怎么可能会产卵呢?这明明就是一个假的不能再假的谣言啊。

于是,当初我所以为的“毫无价值”的知识,就这样被嵌进了我的世界观里,并且成为了我直觉的一部分。




04
 

所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正无用的知识的。

即使是你认为你工作,学习中不需要这个知识,即使你认为你这辈子都遇不着能用这个知识的场景……

但它的确被内化和吸收进你的潜意识,在未来可能你都不曾想过的某个地方,突然就迸发出存在感。

我把这个称为「世界观的拼图」。

知识就是知识,当你得到了它,你就得到了一小片自己世界观的拼图,你拼的越多,世界观就越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种东西渐渐浮现,那就是你关于信息的直觉。
——河森堡

把你的世界观想象成一个大拼图,知识越多,这个拼图就越完整,你所能看见的图景就越全,你的某种“直觉”就会越强烈。

直到你发现,原来许多跨界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原来此处就是别处。

你开始能够做出有趣的比喻,讲生动的故事,你可以用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分析公司的狼性文化,你也能用宇宙的极致浪漫去说动人的情话。

(都说到这了,就教你们一句我的招牌情话: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遥远宇宙中一颗爆炸的恒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一颗不同的恒星。

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的一切都是星尘。)

于是别人听你说什么都感觉津津有味,因为你和那些只会照着书读的人不一样,你还会开各种脑洞,花式举例子,讲得有意思。

于是你发现,原来,你学的只是暂时还不知道该怎么用的知识,而绝对不是没用的知识。




05
 

我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只帮你们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而也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个懂得独立思考,有生活趣味的人~

所以,希望你们可以试着做到这几点:

1、保留自己「无偏见」的好奇心


好奇心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啦,但「无偏见」的好奇心是什么呢?

其实,随着我们长大成熟,我们对许多东西都会有自己的成见,也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此时,我们就可能会带着一种“偏见”去看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对自己价值观不认可的东西,条件反射的你就会认为它是不对的。但其实,世间万物没有对错,只看你能不能不带偏见,不带自己的眼光,试着去了解它,再接纳它。

就像小时候,我们每天都向世界中的各种东西发问啊,但我们只想知道为什么,从来不会去批判对错。

这种童心,就是一种「无偏见」的好奇心~

2、多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考虑用处


喜欢插花?喜欢木工?想考个咖啡师?甚至喜欢从池塘里拔水草鱼缸造景?

那就去学吧,即使这些东西学了也不知道能干啥用,也涨不了工资。

你要知道,那种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中获得的欣喜,感动,满足,都会内化为你的气质和内涵。一个被喜欢的东西滋润着人,是看得出来的。

多少人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有趣与特别,殊不知这仅仅只需要去坚持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3、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我们能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它让我们能够从平平无奇的生活中找到趣味和笑出声来。

我特地把床搬到了窗户对面,为的就是天气好时躺床上看云。这朵云像什么?它可以联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这样我可以消磨一下午。

除了打消无聊,写作,创造也同样离不开想象力。毕竟所有现今被证实的,曾经都只是被幻想的~

我看凡尔纳以前的科幻小说,里面预言「会上下移动的箱子」,于是现在有了电梯。

所以平时不要总是局限于自己所看见的,也记得多去想象一下,它还能怎么组合?创新?迁移?

知识不如想象力,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环绕着全世界。——爱因斯坦




06
 

有人说,「出类拔萃」是功利学习的成果,而「博学多才」才是非功利学习的专属。

或许,有些知识你不会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也难以将它作为高大上的谈资。

但你通过它,却可能会看见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太平洋的海鸥从沿海城市上空飞过,北欧夜空绚丽的极光正在闪耀……

少带一些功利心去学习,你才能感受到真实世界的那一部分美好。

当然当然,功利性的学习是必须的,功利性学习很好的人,会成为一个工具大师,技术人才。

但或许,让你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正是非功利性的学习的那些部分。

所以,别忘了要为那些看似“没有用”的知识,始终都留出一点时间。

读心先生
“把书读进你心里” ——新都市读书群体第一微刊,曾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自媒体50人
19篇原创内容

最近微信改版了

好多朋友说找不到先生了

其实只需要加星标就可以方便找到

具体操作见下图3秒搞定

作者介绍

音频与编辑

音乐:郭静《沙漏》

编辑:先生读库

心理︱职场︱情感︱干货︱知识

最适合新都市读书群体的严选自媒体

那么多号,一个就够了

每晚子时,我在这等你

先生读库   出品  

读心先生
“把书读进你心里” ——新都市读书群体第一微刊,曾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自媒体50人
19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