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这些习俗你知道吗?原来有些地方是这么过节的

发布于 2021-09-21 08:30


【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习俗一:夕月

      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二:赏月

 

习俗三: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习俗五: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习俗六: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习俗七:赏桂花、喝桂花酒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习俗八:烧塔

【饮食】

      中秋节该吃的可不止月饼,这些美食也让你馋到不行。

桂 花(桂花蜜酒、桂花冰糕、桂花糖藕、桂花酒酿圆子)

      桂花:以“丹桂”名,香气浓淳,不仅可供观赏,可闻香怡神,还有食用价值。桂花蜜酒以鲜桂花、蜂蜜等精酿而成,入口甘甜,保健滋补。还有桂花冰糕、桂花糖藕、桂花酒酿圆子等甜品,寄语“高雅、富贵、甜蜜、团圆”的美好祝福,欢聚一堂。

      “水八仙”:是指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的吴江、吴中、常熟、太仓、张家港、昆山等地区。

      茭白:是太湖特产,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其肉质洁白肥嫩少纤维,蛋白质含量高,荤素炒煮皆宜,以“吴江茭”品质最佳,“茭白炒毛豆”、“茭白红烧肉”皆是吾欢喜的家常菜。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诗句。所谓“雕胡”,又名菰米,即茭白的种子,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可见其历史的深远与极高的食用地位。

      莲藕:莲藕浑身是宝,根、叶、花皆可入药,莲子与藕节皆为美食。藕节分七孔和九孔。七孔藕又称红花藕,淀粉含量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如“排骨炖藕片”,鲜香清热,健脾开胃。又如“桂花糖藕”这道江南传统小吃,以糯米填充莲藕焖煮,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相融,入口浓郁,立刻幸福感满满。九孔藕又称白花藕,水分足,生吃脆嫩香甜,也适宜凉拌或清炒,炒时别忘了滴几滴香醋,酸酸甜甜地可口。

      芡实:俗称“鸡头米”,有南芡、北芡之分。苏州的南芡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是名贵的滋补食品。临近中秋,漫步同里老街,几乎家家门前在忙碌地开剥鸡头米,因为水乡人都知道“不时不食,过时不候”,清甜紧实的滋味到了中秋就是到达鸡头米的黄金期,过了中秋则每况日下,颗粒老缩了。对食材一向特别讲究的江南人,要尝鲜就得趁早买鲜嫩粘糯的上品解馋。而那些步入老年期的鸡头米将被磨为粉,做成易保存的景区特产芡实糕销往各地。

      菱:菱角,取其谐音“伶”或“灵”,祝福小把戏“聪明伶俐”之意。水乡的菱多色多角,有大青菱、小白菱、水红菱、沙角菱、馄饨菱、和尚菱等等,角分四角、二角和无角。其中无角菱(又叫和尚菱)吃起来顶省力,它同两角乌菱一样肉质硬、淀粉多,熟食硬糯饱腹,老菱烧肉也别有风味。

       

      鲈鱼: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蟹:我国古人有诗云:“金秋菊黄蟹正肥,持螯饮酒滋筋髓”。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说的就是每年立秋之后,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在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

      田螺:在广东许多地方,中秋节还会有吃螺蛳的习惯。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鸭肉: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八月份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南瓜: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石榴:中秋节也是石榴成熟的时候。因为石榴红红的样子形似玛瑙,果实像水晶,晶莹剔透,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就成为桌上的供品之一,意味着长寿、团圆吉祥。所以在中秋节这一天选择吃石榴,也有着不错的寓意。

      烤肉:在我国台湾,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其实多年前两家酱油厂商在电视上大展广告攻势加上许多商场在中秋前夕搞起了烤肉相关产品的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芋头:用清水煮一大锅小芋头粘了糖吃,是过去穷人家的实在日子。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

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

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

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

祝您中秋佳节快乐,

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这个女孩的亲身经历告诉你,选择和努力可以让你蜕变到惊艳所有人(再回德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