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适合表达中秋思念的物品是什么吗?千年人,古人给了我们答案...
发布于 2021-09-21 08:26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八月十五夜》
“春祭日,秋祭月”,祭祀源于对天地万灵的敬畏与崇拜,也是最早的“礼仪”。早在商朝时期,先祖就会以日月盈仄推算时间节气。
“中秋”成为节日习俗,形成民风,始于唐,盛于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朝街市,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诸店皆卖新酒,张灯彩楼,石榴、葡萄,弄色枨橘,丝竹笙箫,登高赏月,以酬佳节,直至天明。
平湖秋月 · 杭州
夜晚的圆月,引来潮起汐落,充满神秘的色彩为人所憧憬。《淮南子》中,吴刚伐桂、嫦娥奔月,早在西汉时已有传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人墨客笔下的明月如霓裳羽衣,华容妙生。拜月赏灯,“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祭拜月光菩萨,小孩会穿上大人的衣服,吃画有“早登蟾宫”的月饼,观潮赏灯,一派极其烂漫、雅致的景象。
作为同样拥有上千年文化的中国钧瓷,与节日也是息息相连。一抹月白,带着清冷与孤寂,把酒言欢、酌茶品茗,赏天明月,天伦同欢。
△ 北宋 钧窑月白斗笠盏
收藏:杭州一色美术馆
杭州一色美术馆馆藏钧窑月白釉斗笠盏,敞口,腹部斜收,圈足。通体内外遍施月白釉,釉水宝光熠熠。搭配斗笠之形,给人随意洒脱之感。整器釉质肥腴润泽,釉色清润淡雅,极静人心,釉下纹饰清晰,纹饰之间既有重复,也富于变化,于灵动中透出一丝沉璞,意趣盎然。
△ 北宋 钧窑月白斗笠盏
收藏:杭州一色美术馆
通体施月白釉,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成色均匀,如月照地,宁谧恬淡;普通钧窑窑工无法掌握出窑时的釉色,从而产生五彩斑斓的窑变效果。然而此种施月白釉的钧窑器物釉色均匀,需要窑工掌握高超的温度技巧方可不出现窑变现象,因此月白釉的钧窑器物比普通窑变钧窑更加难以烧造。通体尽展其雍容的气质与风雅的高古情趣,历百年犹新,经朝代更叠春去冬来依旧洗练如初,实为当世珍宝。
此盏釉色之美,令人过目不忘,釉汁缓缓的流淌展示钧釉之动感,仿若瀑布一般。
月色的莹莹蓝影,叫做月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千里外的家乡,久未归思念萦绕,举头可望的明月,依旧不如故乡的月清朗。月白,一直是那看得见,摸不着的白月光。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金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
钧窑月白釉梅瓶,金
钧窑月白釉瓶
钧窑月白釉长方花盆托,北宋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碗,北宋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元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925010801.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845901131.png)
最后,小编陶陶子送上宋代中秋诗词中,个人非常喜欢且意境唯美《洞仙歌》,遥祝各位:
人间良时总有亲朋美酒,共赏风月、音好花开。
山水万重亦能锦书遥寄,天涯此时、月圆人安。
中秋如意。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相关阅读
遇到一个“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的人是什么感觉
钧窑争议何时休?一文破解钧窑年代之谜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867100531.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853640021002.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894416661003.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1/4_16321872670401.png)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