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可以通过谈恋爱来自救吗?

发布于 2021-09-21 16:41

| 文:恋爱一条

| 图:网络

回避型依恋的人需要恋爱吗?,为什么他们即便不相信爱,也要进入亲密关系?

当下这个时代的人不愿意谈论虚无缥缈的爱,甚至,我们对自己的恋爱关系都会产生一种鄙夷:是手机不好玩,还是酒不好喝,我一个人不好吗?为什么还要谈恋爱?

在讨论回避型可以通过恋爱来自救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白,真正的爱究竟是什么?

结合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的观点,真正的爱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真正的爱更主动给与,而不是接受

在爱中,我们拥有持续创造的能力

主动考虑对方利益,爱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很明显,这对于自私的回避型来讲,真正爱的标准他们基本无法达标。回避型是一个极度自我的人,他们的共情能力低,很难换位思考到伴侣的想法和感受,这就使得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优先放在第一位。

并且他们由于对长期亲密的悲观态度,让他们非常害怕承担责任,害怕一些不可控的变化。至于说主动给与这部分,更不可能,因为他们遇事的第一反应便是逃避。

久而久之,大家会发现和回避型谈久了,你们精神内耗的程度会比较重,时不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爱错了人,是不是真心喂了狗。

我会经常和咨询者说这样一句话“把恋爱当作是你人生中锦上添花的附属品,而非必需品,降低恋爱在你生活中的比重,爱人之前先爱自己,爱才会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回避型或许可以通过恋爱来短暂地填补自己内心空缺的安全感,但这种方法绝不是长久之道,治标不治本。

/

回避型在恋爱中有敏感且多疑的天性,要求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会产生丰富的体验。比如无时无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变着法子共情他们的回避、顺着他们的相处状态,在他们冷的时候绝对不要过度热情,但也不能完全不理他们。

而这种压抑自己真实需求的恋爱模式,会让伴侣觉得很累。大部分时候,回避型遇到的都是焦虑型的伴侣,吞噬、质问、责备等具有攻击性的方式,无一例外都会加剧他们的回避。

能够结束回避型的回避行为模式,治本的方式永远是——自我认可

如果把人的情绪感触比喻成触角的话,那回避型的情绪触角应该是比一般人的触及面积更大,更容易捕捉到更多的细微变化。自我认可的过程,就是自我关闭触角的过程。

回避型之所以会回避的根源,在于他们对“亲密关系是不值得信任”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他们喜欢贬低伴侣的缺点,放大这层悲观的思维定夺,从而选择用回避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会度过儿童的共生期,来到成人后的独立期,产生意识独立的代价,就是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回避型依恋者产生的独立,是过早的,在他们还是孩童时,父母的关心便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只能培养自己拥有超常的情绪敏感度,在“缺氧的关爱”中,稍微补足到那么一丁点“氧气”。

在成年后的恋爱关系中,你说他们回避是因为不喜欢对方吗?也不是。只是他们在感情中,是一个弱者,面对可能带来的伤害,宁愿选择结束关系,而非改善关系。

要让回避型依恋者正确认识亲密关系中是可以坦诚做自我的,这不仅仅可以通过伴侣的赞赏来实现,回避型本身的自我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们打心底里都不认可自己,那谈什么资本去让他们信任来自恋爱中伴侣的赞赏呢?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气馁,而是知道和接受不完美后的豁然。

相比于通过恋爱来自救,回避型更应该可以允许身边的人不完美,世界的不完美,这样的你们,反而会变得更加开阔,去看到世界不一样的美好。

/

写在最后的话:

我认为恋爱并不能让回避型依恋得到救赎。毕竟伴侣也是人嘛,也有血有肉有情感,付出也会期待得到回馈,这是人之常情。回避型自身已经足够自我了,没资格要求伴侣是无私的。

自我认知根基的提高+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才是他们自救的最佳方式。

当然,如果在这过程中,有伴侣的耐心引导,自然最好不过,伴侣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伴侣是需要知道,和回避型建立亲密关系,比一般的关系,更加具有挑战性。按照回避型现有的安全感体系,他们需要:现有关系的破坏性,和全新关系的可能性。

怎么理解?

通俗点说,伴侣需要尽量提供低频、低热度的亲密关系,和回避型共享“自我需求为第一”的相处方式,造成亲密关系破坏的假象。

同时,自我形象的多重转变,寻找和回避型的共通领域,借此维系和对方的联结,彼此就能得到满足,营造全新关系的可能。

自立而后爱人,自爱才能自立。

推荐你看

Recommend Reading

爱情里为什么基本都是女生去挽留?

如何治愈回避型依恋者?

男人分手后有了新欢,是什么心理?

9种阻碍复合的高危行为

为什么男生一开始很热情,后来就忽冷忽热了呢?

老师没有故事,只是废话多

有任何情感问题

了解更多干货技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