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回来吗?”
发布于 2021-09-21 23:28
“老公怎么办?孩子的体检情况不是很理想。”
“怎么了?”
“头围、身高、体重才勉强达标,但骨密度偏低,还检查出眼睛散光。”
“才6个月就有散光?”
接到老婆电话,我这个新手爸爸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身高、体重、骨密度可以补营养,但眼睛散光,不是不可逆的问题吗?我冷汗直下,脑子不断想象出各种令人沮丧的画面,在心中大声地呐喊:才这么小,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老婆给了我沉默的时间,接着说道:“医生说不要看手机,不要直视灯光,不要直视太阳。”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原因就是孩子常看手机,几乎每天的休息时间,我都会跟孩子视频聊天。那该怎么办?肯定不是减少这个频次,而是避免这种方式。如此,我便失去了日常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仅剩休假团聚这一途径,因为我是一名在异地工作的消防员。
“你中秋能回来吗?”
“嗯?我要值班哦。”
“那你嗯什么嗯呀?”
我心中嘀咕,这是带疑问的语气词,但事后回想,她又怎可能没听出来呢?
挂了电话,我飞速地在手机上搜索关于婴儿散光的文章、视频,因为医生对于能否恢复没有确切的回答。医嘱肯定照办,但我内心有股执念,于是选择性地看了许多积极的内容,比如婴儿散光很常见、还在生长期会变好等等。
这纯粹是找心理安慰,等大脑冷静下来,我不由地自嘲,这无助于解决问题。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每次回家看望,她都有明显的变化。我会愧疚、懊恼甚至悲伤,尤其是当她向我笑的时候。我对孩子的担忧,除了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因长期不在位而错过孩子的成长,是否会导致她变得自卑、孤僻?
特殊的职业,让我难以肯定地回答“能回来吗”这个问题,一如李商隐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以前是父母问、亲朋问,后来是恋人问、爱人问,而以后将是孩子问。到那时候,该如何作答?
我试图从他人身上寻找答案。于是拼命地回忆,回忆以前老班长们跟孩子视频聊天的场景。对话的内容已无从想起,但那一幅幅带着笑容的脸逐渐浮现,而此刻的我,才猛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无不掩藏着一丝悲伤和落寞。
直到如今同为人父,我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千万个人之一。因为我们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些事,得有人干。那为什么是我?这句话不应该埋怨和沮丧地说出,而应当骄傲和自豪地喊出,这大概源自于曾为军人的血性。
特殊的职业,让我们无法与家人朝夕相伴,但却能让我们学会珍惜。不能改变陪伴的时间,那就提高陪伴的质量。若能珍惜生命中出现的人,珍惜相伴的时光,珍惜他乡奋斗的岁月,那么多年以后回想,即便陪伴是短暂的,可能曾经是孤独的,但都将成为美好而充实的回忆,因为人生没有被虚耗。
君子自强不息,俟时待命。当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也不会是个糟糕的父亲。因为孩子能够骄傲地向别人宣告:我爸爸是名消防员!即使身在远方,我们依然可以竖立一个榜样——一个让孩子能够登高瞭望的榜样。
或许到那时,他们所喜欢问的可能是:爸爸,你救了几个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