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原则》第3章我的低谷以及第4章我的试炼之路。
01
我的低谷---1979-1982年
在本章中,作者讲了5件事情,分别是:白银过山车、桥水扩大团队、大萧条预警、作者人生最惨痛的失利、最后是在经历过最惨痛的失利后找到一种方法,克服作者顽固难治的投资问题。
本章开篇先讲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宏观波动。第一次发生于1971年,是美元贬值的结果(金本位制结束的结果)。第二次发生于1974—1975年,在此期间通胀率上升到了“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收紧了货币供应,利率攀升到创纪录的高水平,从而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股市下跌和经济下滑。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宏观波动发生于1979—1982年,也是自1929—193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市场涨落之一:利率和通胀率先是猛涨,然后暴跌;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外汇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失业率达到了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第三次宏观波动与前两次的区别,不同市场开始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为它们更多地受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长速度波动的影响,而不是受各自内部供求平衡变化的影响。伊朗巴列维王朝倾覆后,石油危机爆发,加剧了这些宏观变化。石油市场的这种波动性催生了史上最早的石油期货合同,这也给了作者交易的机会。事件1---白银过山车事件:感恩节前不久,作者在达拉斯的石油俱乐部与邦克·亨特会面(当时的全球第一富翁)。作者和邦克都看到了债务危机和通胀风险。邦克一直想把自己的财富从纸币上转移,因此他一直在购买大宗商品,尤其是白银。最初是以约1.29美元一盎司的价格买入白银,以对冲通胀风险。随着通胀率和银价上升,他不断买入白银,直到他已基本接近白银市场的顶点。此时作者告诉邦克是时候可以退出了,因为美联储已采取更保守的态度,准备将短期利率提高到长期利率之上,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对冲通胀的资产价格都会下跌,经济都会下滑。但邦克当时在做石油交易,而他接触的中东石油生产商仍然担忧美元贬值。他们告诉邦克,他们也将买入白银,作为对冲通胀的资产,于是邦克在对银价会继续上升的预期中继续买入白银。而作者选择了退出。1980年年初,银价已上涨到接近50美元,一直都是富翁的邦克更是富得流油。虽然上涨到10元退出时作者挣了一些钱,但看到上涨到50美元时仍然非常后悔自己错过了机会,但至少,通过退出,作者确保了自己没有赔(巴菲特说的投资第一要义是保本)。时间到了1983年3月,银价开始暴跌,一直跌到11美元以下。这给邦克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在他破产的同时,几乎整个美国经济也下滑了。美联储不得不出手干预,以控制连锁反应。这起事件让作者牢牢记住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教训:时机就是一切。事件2---桥水扩大团队:1983年,保罗·科尔曼加入了桥水。作者和科尔曼的工作方式是挑战彼此的想法,努力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俩人一直是来回交锋,而且很喜欢这么做,尤其是在有很多事情需要弄清楚的时候。他们经常就市场以及市场背后的力量辩论到深夜,在上床睡觉之前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第二天早上查看计算机得出了什么结果。彼此公开讨论的工作习惯和氛围是后期桥水的一种工作文化。事件3---作者的大萧条预警:1979—1981年,美国经济的状况比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还要差,市场变得更加动荡。作者当时察觉到美联储处在两难境地。他们有两种选择:通过印钞缓解债务问题,让经济保持增长(印钞已经使通胀率在1981年达到了10%,导致人们抛售债券,买入对冲通胀的资产);或者采取极为严厉的紧缩政策,彻底打垮通胀(这将让债务人损失惨重,因为当时的债务已经达到了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通胀水平不断升高,而经济活力不断下滑。这两者似乎都发展到了危急关头。债务增速继续远远高于收入增速,而借债者需要收入来还债,同时美国的银行大量向新兴国家放贷,规模远远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作者在1981年断言下一场萧条已经显现,债务的庞大规模意味着这场萧条将和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一样严重,或者更糟。这一结论是作者当时自1981年追溯到1800年,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很难让人接受,大家都不喜欢萧条,而选择相信作者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通胀加速,或者是一场通缩性的萧条,所以作者同时持有黄金(它在通胀加速的情况下表现很好)和债券(它在通缩性萧条的情况下表现很好)。最初,市场的变化对作者的这种资产配置不利。没过多久,1981年秋,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产生了毁灭性的结果,作者在债券上的押注开始取得回报。事件4---人生最惨重失利:1982年8月,墨西哥对其债务违约。那时,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会步其后尘。因为作者是少数预见到这一情况的人,社会上很多人开始作者。美国国会就这场危机举行了听证会,并邀请作者去做证。11月,作者成为《路易斯·鲁凯泽华尔街一周》的特约嘉宾,这是从事市场交易工作的人必看的节目。在这两个场合,作者都自信地宣称,我们正在走向一场萧条,并解释了原因。在墨西哥违约之后,作为对经济崩溃和债务违约的回应,美联储增加了货币供给。这使得股市出现了创纪录的涨幅。尽管这让作者很意外,但作者将这一现象解读为市场对美联储行动的条件反射式反应。作者认为,美联储的努力会失效,经济走向崩溃的概率是75%。为了通过对冲规避最不利的可能性,作者开始买入黄金和国债期货,作为对欧洲美元的对冲,这是一种押注于信贷问题加剧的风险控制方式。但作者这次判断失误,在经历了一段延迟期后,美国经济对美联储的努力做出了回应,以一种无通胀的方式复兴。股市开始了一轮大牛市。在接下来的18年里,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史上最繁荣的无通胀增长时期。作者通过分析,最终找到了原因。随着资金大举撤出那些借债国,回流美国,使美元升值,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通缩压力,从而使美联储可以在不加剧通胀的情况下降息。这驱动了一场经济繁荣。银行得到了保护,一是因为美联储借给它们现金,二是因为债权国委员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做出了安排,使债务国能够以举借新债的方式履行还债义务。这相当于所有人都可以假定一切良好,然后在许多年的时间里逐渐把那些不良债务减记。这段经历让作者损失惨重,以致付不起与他共事的人们的工资。作者不得不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最终桥水只剩下了一名职员——作者自己。为了实现收支平衡,作者甚至不得不向他父亲借4000美元,直到他卖掉第二辆车。事件5---找到一种方法,克服顽固难治的投资问题:惨重的失利经历让作者明白三点,第一,作者离谱地过度自信,并放纵自己被情绪左右。第二,再次领会到了研究历史的价值。归根结底,当时发生的不过是“旧事重演”。第三,这次事件提醒作者注意,把握市场的时机非常困难。损失惨重的失利经历让作者认识到自己的决策习惯是进攻性,因此,要改掉这个习惯必须让自己变的谦逊,因为谦逊可以平衡进攻性。同时,这段经历让作者学到了一种很好的恐惧犯错的意识,这把作者的思维定式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了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找到其他的独立思考者,他们与自己肩负共同的使命,但对问题的看法与自己不同。通过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辩论方式与他们交流,自己就能理解他们的推理,并让他们对自己的推理进行压力测试。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自己犯错的可能性。1.找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这一经历引导作者把桥水打造成了一个创意择优的机构。鼓励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不一致,根据不同人的相对长处分析和权衡他们的观点。投资中大家都希望既承受低风险也享受高回报,作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在面对两个自己都需要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东西时,需要耐心地做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将摸索出如何尽最大可能让二者兼得。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自己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自己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作者找到的一条路叫“投资圣杯”。这一章作者讲了复兴桥水、中国投资探险以及桥水这个大家庭与自己小家庭三件事。
计算机是作者得到的价值最高的东西之一,因为计算机对作者的思考有很大帮助作用。作者认为没有计算机,桥水绝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明白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大量的经济和市场数据,以便进行分析。作者利用能够得到的最久远的历史数据(通常超过一个世纪)检测自己设计的这些系统,范围涉及所有有数据记录的国家,这让作者可以很好地透视经济/市场机器在历史上是如何运行的,以及如何对其押注。桥水最初的利率、股票、外汇和贵金属系统就是这么产生的。为了更好的管理投资组合,作者将这些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经济的主要症状进行心电图解析,当经济症状变化时,他们就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当然,作者并不是盲从计算机的建议,而是在计算机工作的同时自己也进行分析,然后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想要改进自己的决策,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是深入思考自己的决策原则,同时以文字和计算机算法的形式把这些原则写下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返回测试,并以实时的方式,在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决策的同时运用这些原则。事件1---复兴桥水:桥水最初的业务包括付费咨询服务、管理企业风险从而获得奖励费,以及出售打包研究服务。随后作者在在利率和货币市场上做得很不错,以及他们在成功地管理企业的利率与货币风险敞口上也获得不错的成绩,从而获得了管理世界银行养老基金一个500万的账户,从此奠定了桥水此后的发展基础。事件2---在中国背后探险的启示:作者在中国,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投资探索,让作者明白人类的伟大和不同凡响并不取决于财富或者其他世俗的成功衡量标准。在没有真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之前就对别人下判断,会妨碍对他们所处环境的理解,而且这样做很不明智。最好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始终愿意去理解那些看问题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是怎么形成他们看问题的方式的。将会发现这很有趣,而且益处无穷,而自己获得的更丰富的视角将帮助自己决定自己应当怎么做。事件3---桥水大家庭与作者的小家庭:建立桥水之初,作者就希望兼顾好工作和家庭,在桥水开始创办的头几年办公室基本就在自己的家里,后续随着规模的扩大,作者基本也是把家庭和办公室尽量安排在一起,因为作者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这使得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作者对大家都是坦诚相待,同时也会这样要求周围的人,桥水基本也是伴随着这样的基因逐步长大。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