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五彩锈色解读

发布于 2021-09-22 00:38

古钱币因锈色丰富多彩而备受玩家喜爱,甚至有人为收集齐蓝、绿、红三色的新莽货布、北宋大观折十等锈色的古币而不遗余力、四处寻觅。
同样的钱币,锈色好的话古币价值可能增加不少。比如:一枚熟坑王莽货布时价也就500元左右,而蓝锈绿锈极美品可达1、2千元,红锈极美品甚至曾经达到3、4千元。
锈色极美的王莽货布
熟悉不同锈色,是辨伪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不同时期的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生成的锈色是不同的。例如:水银古一般出现在唐以前的钱币中,唐宋后水银古钱币倒是少见了!
古钱币上奇妙的包浆锈色怎么回事呢?笔者带着疑惑查书籍,资料,化学,物理,生物,补习了以前上学打瞌睡落下的知识。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蓝、绿色锈——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结果:
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并产生碱式碳酸铜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

朱砂锈——古铜钱埋在碱性土壤中的锈蚀结果:
古铜钱一般在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与还原类物质如有机物糖类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呈深红色,还会生成铅丹呈大红色。故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部分绿锈,所以古铜钱呈红绿锈。
水银光——古铜钱中锡的析出现象:
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10-30%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呈银灰色。

黑漆古——古铜钱长期接触空气的结果:
青铜、黄铜钱暴露在空气中,在铜钱表面会生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还会产生氧化铜、硫化亚铜呈黑色,及氧化亚锡呈棕黑色。
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俗称为“黑漆古”。

石灰锈——古铜钱长期存放在含石灰质土壤中的结果: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钱埋于含石灰物质的地下,二者相互附着,产生了石灰锈。一般石灰锈多见于大量的明代出土钱币,例如:崇祯,大顺背户、泰昌通宝、天启通宝等。

一般古钱币出现的包浆锈色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种。此篇文为基本科普普及知识,旨在新手交流学习,故采用简单易懂的理论数据。让我们一起讨论研究改正交流学习之!

本文摘自网络,侵权请通知删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