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碳中和”?尽快从控能转变为控碳

发布于 2021-09-24 09:23


 国供能源出品 

国供能源公司:为绿水青山减碳!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和的承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绿色转型可以提高竞争力,目前需要的是尽快找到一条能源转型路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9月17日举行的碳中和与绿色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如果仅仅强调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可能会出现抑制化石能源的同时也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情况,应该更加明确是要控制碳排放总量而非能源消费总量。



对于如何更好推动中国能源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建议,一是尽快完成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转变;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煤炭尽早达峰,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节奏;三是控制非化石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节奏;四是形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制度保障。


李俊峰指出,实现能源转型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引领。他强调,“碳中和”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其本质是推动发展转型,即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引领。这将经历三个方式的转型: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二是能源系统的转型,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型。


李俊峰强调,在实施“碳中和”的过程中,要确保转型和安全的关系,在转型过程中不能影响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同时,在技术推动的发展模式下,由于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再将能源成本走向反向轮回,从高成本到低成本,再走向零成本。


在能源转型和推进碳中和过程中,相关投资需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注重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配合,以及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二是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需尽快明确,避免碳锁定效应和风险;三是需考虑地区差异化和地方实际需求,从区域层面解决地方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四是国际合作方面,要加强沟通,增强互信,减少彼此信息不对称,找到共赢的合作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