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语文教读课

发布于 2021-09-24 13:47

怎样上好语文教读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阅读课文都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类,这是教学方式和目标不同的课文素材。教读课文是指每单元中重点教学的文章,自读课文是指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文章(在教材的目录中标有星号)。对于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教读课文,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呢?本文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特点谈谈教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教读课的实施可以分四步进行,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味,深层体悟;熟读积累,拓展运用。下面详细说明并解析教读课文的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教学步骤的意图在于训练学生疏通词句和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习从预习课文开始,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查字典解决,并依靠工具书和课本上的注释清除字词障碍,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课堂伊始,教师应采取激发学习兴趣的措施,如创设情境、由已知导入、由故事导入、由生活经验导入等方式,并提出读书的要求,指导学生朗读和浏览课文时读准确、读通顺,同时布置读后的任务,提出主干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对于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对于说明类的文章,思考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事物的特征是什么,作者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顺序怎样,语言有何特点。对于议论说理类的文章,思考文章中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结构有何特点等等。简言之,主干问题就是从文章内容、文章表现形式和写作意图等方面分别提出“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通过初步的阅读和思考,使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如能独力提出他的疑难问题更佳。
在教学中,这一环节有两个操作要领值得注意。一要发动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提问题;二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语言和文意,而不是只得到局部的点滴的观感。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后的感知应具有整体的特征,因此,初读并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不是从细处肢解课文,而是从全貌感知文章的整体架构和主体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三个操作要领。
一是教师要进行恰当的阅读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为主”、基于学生阅读感受而教。因此,教学中不要以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走,而应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案,既充分预设,又重视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引导、及时疏导、巧妙点拨等教学策略辅助学生深入课文。
二是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总结。这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运用语文思维方法来细读课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深入文本,有效解决文本的关键问题。
三是指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读为基础,离开读书的过程或者读书时间少、次数少,学生都是很难真切深刻地领悟课文内涵,因此,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力求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文本特点巧妙地安排默读与朗读(包括有感情地朗读),以及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阅读方式,必要时穿插教师的导读和范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读与思紧密结合,我们提倡阅读教学中的“多读”不是一遍遍地无目的的读书,而是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效果,读而不思就会效果寥寥。如何做到读与思的结合呢?首先,要在读中思考,抓住关键问题在读中讨论和读中体验;其次,要围绕关键问题,抓住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汇,通过反复阅读来体会其意义,这就是精读感悟的含义。
三、研读品味,深层体悟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文质兼美、涵义深刻,不仅有优美精辟的语言表述,而且有深刻丰厚的文化意蕴。教学这类课文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和品味,获得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在研读品味、深层体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操作要领,一是教师即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深层意蕴,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要准确地提出课文中反映“深层意蕴”的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二是让学生自己体悟课文语言之妙和思想内涵。教师不必先表达自己对于重点内容的解读,而应引导学生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研读和品味。所谓研读,就是针对问题对有关段落进行阅读,在读书过程中,把师生的理解、分析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紧密结合起来,瞄准课文的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所谓品读,就是指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想象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予以品味。品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式,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触摸语言、鉴赏语言,体会语言表达的张力,这种阅读基于个人的阅读感受,是鲜明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中的品味鉴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体会语言的韵味,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学习、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当然,研读品味、深层体悟这一教学步骤的实施也要视情而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体裁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的不同来确定教学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精读课文和研读品味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明的,两个环节可交互进行,也可合并进行,这时应该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和内容而定,尤其是教学浅显的课文时,亦可不安排“研读品味,深层体悟”这一步,可以合而为一,酌情将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二步的“精读课文、深入感悟”之中。
四、熟读积累,拓展运用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把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转化为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实施这一教学步骤应在学生读透课文、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针对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或社会生活,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语言实践,迁移并运用,最终形成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读课应以教师为主导引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课文,以师生深度阅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一篇教读课文的教学时间一般要用2—3课时来完成,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布局课堂上的阅读理解、情感陶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秋语行歌
记录生活点滴之美,讲述语文教育之事。
14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