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然原创丨不要被误导,0专利也可以申请高企认定

发布于 2021-09-24 17:05

不要被误导,0专利也可以申请高企认定

伴随着第四批高企认定工作材料提交截止,2021年度高企认定申报材料提交工作趋于尾声,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也已被众多企业迅速提上日程。从第一批和第二批提交申请的反馈来看,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折在了知识产权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差,综合评分低;二是成果转化弱,严重影响评分;三是知识产权对企业高新收入支撑力度不足。知识产权素来是高企认定的核心关键因素,前文我们也写过关于高企申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本号前文,此不赘述。

近日来,有不少计划明年申请高企认定的企业,来顺然天成咨询,问的最多的还是关于知识产权数量的问题。相信大家也看到过很多关于申请高企认定知识产权储备的分析文章,但是有相当多的分析文章,内容上实在值得商榷,今天我们也围绕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申请高企认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筹划和储备工作。关于知识产权数量的问题,有一篇网上传播非常广泛,也特别有说服力的文章,原文出处已不可查,但确实被非常多平台和机构引用并转发。该文章首先从时下对申请高企认定中关于知识产权数量的争论“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和“15-18个专利”两个观点入手,分析了两个观点的来源:

  

经过对两个观点综合分析,阐述和论证,最终得出两个结论: 

两个结论从《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两个政策要求出发,整个论证可谓证据充分,条理清晰,结论明确,也正因为这一点,此文在高企认定圈,影响颇大,但是我认为此文作者可能是某专利代理机构老师,当然并不是说作者这么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量,毕竟政策出发点的确是高企认定的根本指导政策,且有理有据。关键点在于要求企业提供15-18个专利,实际上经过顺然天成服务企业高企认定10余年经验总结发现,有部分企业一个专利都没有,也可以顺利通过高企认定,如某制药公司、某软件企业、某农业研究所、某AI芯片制造企业等,都没有专利,也顺利通过了高企认定。

可能有的企业朋友会觉得疑惑,没有专利如何申请高企认定呢,毕竟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规定: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专利仅仅是高企认定中知识产权的一个类别,《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在知识产权部分第3条有明确阐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意即:除了我们最常见的专利,还有其他如国家新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诸多知识产权,当然还包括软件企业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

同时从科技成果转化考量,年均5项的要求,也并没有要求科技成果必须是知识产权。如果企业的某些高精尖技术,虽然未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保护需要公开技术方案),但企业可以提供相关技术证明材料,如关键技术成果鉴定、成果奖项等,可以佐证企业的确拥有具有创新水平的成果,一样可以用于成果转化并获得高分评价。这也就是本文标题所说,没有专利也可以申请高企认定,当然前提是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同时可以证明自己拥有相当数量的成果用于成果转化,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或申报科技项目评选并获奖,比申请知识产权还要难一点,所以申请知识产权是最直观、最便捷的证明企业拥有相当数量成果的方式。也就是说,需要提供“15-18个专利”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替换成“15-18个知识产权”相对来说更合理一些。

 

TIPs:

15-18个知识产权包括已授权的和已提交申请但尚未授权取证的。

 

高企作为承担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其意义也绝不仅仅限于对专利数量的提升上面,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有投入有产出、有成果有转化、有组织有保障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如此,才能给企业创新、给国家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企认定政策是从国家层面鼓励引导企业去认定高企,给予这样一个创新群体高企入库培育资助、高企认定奖励、高企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是为了推动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的企业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而不是为了申报高企去人为地制造一批专利。

申请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如发明专利、如软件著作权、如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对企业核心技术进行有效保护,既可以防止侵权他人,也可以限制他人抄袭、侵权自己,对自有产品及技术进行良好的保护,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用于申请认定高企。所以申请知识产权首先要符合企业自身定位,符合企业相关产品和业务的需求,不能盲目申请。去年以来,高企认定审核趋严,不仅仅核查知识产权的数量,还会认真考核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品发挥的支持作用,成果转化也要考核从研发项目→研发成果→知识产权→转化产品(服务)→销售实现高新(主要)收入整个流程的逻辑关系。例如今年有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显示,企业获得成果的时间为2021年,而该成果却在2019年转化为某产品,该产品在2020年的实现销售收入,这个逻辑很明显是有问题的:成果获得时间晚于转化时间,甚至晚于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该成果对应的知识产权自然也无法对上年度(2020年)高新收入形成有效支撑,所以成果转化评价和高新收入占比,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关于高企认定材料逻辑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本人另外一篇文章《抓住主线,理清逻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难!》。关于高企认定知识产权布局,也可以查阅本人文章《知识产权布局与高企认定》。

事实上,申请匹配的知识产权类型和知识产权数量,的确是申请高企认定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之一,且务必要提前筹划,充分准备,如前文所述,由于知识产权申请至授权,周期较长,等到高企申报年度再来计划,不仅仅是逻辑可能会出问题,还可能出现直接不被认可的情况,那就真的为时晚矣。

 

高企认定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如果你仍犹豫不定、拿捏不准企业所符合的技术领域,或对高企认定材料有疑问,不妨与我们取得联系,顺然天成自2009年成立以来,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高企认定服务更是我公司核心服务项目之一,期待与您相遇、为您答疑解惑。

 


新鲜资讯提前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