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 | 全国“质量月”活动由来与回顾

发布于 2021-09-24 17:42

“质量月”是国际上普遍开展的一项群众性质量活动。中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以多种形式于每年的9月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并以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为主线,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长期组织开展的一项重大质量活动和群众性质量主题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市场监管总局等20个部门定于2021年9月联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总局等20个部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市监质〔2021〕51号),对2021年全国“质量月”“开展质量主题宣传,倡导质量第一意识”“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推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增强质量服务效能”“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活动内容进行部署,并要求“发挥‘质量月’活动的平台影响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社会质量共治”。

“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是章程赋予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的职能。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为充分发挥质量检验行业组织和质量专业社团机构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开创社团中介组织在新发展阶段的新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质量先进示范作用,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坚持质量第一、抓好质量提升,共筑质量诚信、建设质量强国,经研究决定继续组织一批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崇尚诚实守信、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成熟度高,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所属领域或行业内领先的质量诚信先进示范企业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效益显著标杆典型优秀企业在202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中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

202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主题:

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202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

让质量强国深入人心 让质量提升扎实推进

坚持质量第一 建设质量强国

大力提升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质量强国 共享美好生活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享高品质生活

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质量强国

推动质量变革 建设质量强国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品质革命

夯实质量基石 共筑强国梦想

人人创造质量 人人享受质量

质量提升 人人有责

个个树立质量意识 人人创造中国质量

全国“质量月”活动背景:

全国“质量月”活动是我国长期开展的一项重大质量活动。我国“质量月”活动是在政府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以多种形式于每年的9月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并旨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营造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国家质量竞争力的群众性主题活动。

我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于1978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国务院领导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副总理。我国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每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都要召开全国性的相关表彰大会和论坛,总结交流全国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邀请有关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质量月”活动起源于日本,日本于1960年11月举行第一次“质量月”活动;1988年10月,美国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来源:转载自:中国质量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