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科学养鸡?记住这3点,有效手法养殖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

发布于 2021-09-25 07:21

现在大家都追求的是原生态,认为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来得健康。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林下养鸡”这一养殖项目在农村火爆起来。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其中却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其中一点就是“鸡的破环能力真的是非常强”。

一、林下养鸡为什么会给森林带来荒漠化

1、鸡的破坏能力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少人认为鸡能够有多大的破坏力,往往“手无缚鸡之力”都用来形容那些柔弱的人。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鸡对于生态的破坏性非常地大。

鸡的消化道十分的短,这就表示了鸡的消化能力特别地强,于是鸡就需要不停地去寻找食物,而鸡寻找食物的方法无非就是用嘴啄或者是用爪子去刨土。而正是因为鸡的这种觅食方式严重破坏了植物的根系,二植物的根系一旦受伤就很难再恢复,于是就造成了“林下养鸡,寸草不生”的荒漠化现象。

2、没有充分发酵的鸡粪只会毁了植物

不少人认为林下养鸡,鸡边吃边拉能够给植物提供天然的肥料,正好也能够省去一大笔费用,但是这真的能够给植物带来好处吗?

我们都知道粪便的发酵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就会伴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一般的农化肥也是堆积2个月后才会使用。而林下养鸡这种方式使得鸡的粪便没有经过发酵就被鸡的觅食方式给埋在了土里,后来再发酵,大量的热量只会烧毁了植物的根系。

3、鸡粪呈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大家都知道植物都喜欢在弱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而如果发生海水倒灌这种现象就会发生土壤盐碱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鸡粪就是属于碱性物质,如果长期鸡粪堆积就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从而导致植物烂根死亡。

4、鸡行走时会给土壤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物体的质量不变,接触面积越小,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而鸡的爪子相比于人来说无疑是十分小的,因此鸡在行走时对土壤的压力是十分大的。鸡长期行走会让原本宽松的土壤逐渐硬化,而土体之间的松软度减小就影响了空气和养分的传输,从而导致植被的死亡率提高。

5、鸡粪会让土壤板结

鸡粪会粘结在土壤当中,再加上鸡的行走,会让土质变得更加的紧实,而这种紧实最后会导致土壤的板结,最终会导致植物根系的溃烂。

二、怎样才能科学养鸡?记住这3点

1、控制好养殖密度

林下养鸡所追求的就是鸡和植物之间的平衡,而需要这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就需要严格把控鸡的养殖密度。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最好的养鸡数量是在90只左右,因为在这个数量下还是属于植被自我恢复的能力之内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只会给植被带来破坏。

2、多搭建一些给鸡休息的架子

架子的作用十分地广泛,首先架子能够给鸡提供一个休息地,这样鸡就不会一直踩在地上使得土壤板结。再者相对地减少了在地面上的鸡的密度。最后,木板的安装更有利于鸡在树丛之间的活跃跳动,从而增加了鸡肉的口感度。

3、轮放养殖

虽然将养鸡的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能够减少对土地的破坏,但是也只是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做到轮放养殖,轮放养殖就是将土地划分为几个区域然后轮流养鸡。这样的好处就是让那些休息的养殖地的植被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从而把土地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总结:

林下养鸡并不是不妥当,不妥当的只是养殖的方式。林下养鸡更加注重的是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做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否则不仅养鸡的损失严重而且还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总之,林下养鸡是十分不错的养殖方式,但是要用科学的规范的手法来养殖,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到真正的林下养鸡。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