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无界,幸福共享--昌盛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发布于 2021-09-25 07:15








导读

昌盛园社区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一年时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私搭乱建、环境杂乱、投诉最多的三无老旧小区,经过城南街道和社区干部的拆违整治,合并物业和环境提升三大工作步骤,蜕变为环境优美、健康安全、焕然一新的“昌盛”社区,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为建党100周年谱写了一曲“昌盛”礼赞

昌盛园社区位于昌平区城南街道,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开放式社区,辖区总面积为0.2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一区、二区和四区三个小区,住宅楼40栋。产权分割,空间割裂,无人管理,公共区域常年处于无人维护修缮的状态,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四处可见违建,小区环境亟待改善。

一、

为民办实事——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01


解困

昌盛园社区内共有 40 栋居民楼,分属 21家产权单位,几乎每栋楼都有自己的独立小院,而大部分小院无主管、无物业,属于典型的开放式社区,也是昌平城区最大的集中连片三无老旧小区之一。


通过本次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打破独立小院,摒除产权桎梏,统一划归大物业管理区域,并成立了全新的业委会。2021年6底月,物业服务企业入驻昌盛园。

02


解难

小区内存在大量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养现象。其中私搭乱建500余处、7000余平方米,乱堆乱放1000余处、6000余平方米,乱种乱养400余处、8000余平方米。公共环境遭到严重侵占和破坏。这也导致昌盛园社区投诉多,矛盾多,近三年来接诉量逐年提高,总件数为736件。其中:2018年96件,2019年133件,2020年507件。

城南街道积极帮助昌盛园社区群众解决诉求问题,61 天“闪电式”拆除及修复了小区 98%以上的违建,共计 600 多处,2万余平方米,还昌盛园社区空间一片整洁有序。


03


解忧

由于众多小院的独立围合、停车杂乱无序,导致大面积公共空间浪费,利用率不足;且公共空间中大部分为简单的硬质铺装,缺乏生态绿化景观和人性化活动休闲空间。公厕、社区食堂、室外综合健身场地、老年食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缺乏,有待提升。


本次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中,规划设计秉持“昌盛无界,幸福共享”的理念,打破独立小院的物理隔离,将整个小区视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考量。设计师规划了“两横两纵一环”的公共空间结构,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绿化休闲空间、完善的服务设施。

04


解烦

昌盛园社区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缺乏对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导致小区内停车杂乱无序,空间浪费;加之开放式社区和缺乏物业管理,导致外部车辆大面积在此停放,加重了小区内公共空间的浪费、停车空间的不足和交通流线的混乱。

在本次公共空间改造中,规划重新梳理交通流线,整理停车空间,加强车辆管理,使交通流线更加安全合理,并为本区居民增加了更多的停车位。


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01


公众参与——征民意、察民情


方案征集及设计过程中经过集中答疑、现场答疑、问卷调研等多轮公众参与。咨询市民、征集民意听取每一个百姓的意见及建议,并且居委会和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征求每一户居民的意见,最终获得居民同意选票,支撑设计方案取舍与完善,为设计方案提供丰富、持续、高效的民意支撑。


建设过程中,面向居民征集主题logo、书法题字,组织认养树木,让居民共同参与家园建设,发扬居民主人翁精神。

02


公众参与——讲设计、解民惑

从项目选取到方案设计,再到项目落地实施,属地政府、街道、社区、设计师、居民等多方共同开展空间改造工作。


03


公众参与——听民声、汇民智

由街道、社区、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团队共同组织召集举办了设计开放日,帮助市民充分了解方案,与设计师深度沟通。同时,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懂,街道制作了若干组展板,布置作品展廊。


三、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01


开放空间

规划设计秉持“昌盛无界,幸福共享”的理念,打破独立小院的物理隔离,将整个小区视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考量。规划“两纵一环”的公共空间结构。

一区13号院正南侧为机动车道,此处空间开阔、日照充足,现状道路使用率低且长期被停车占用,规划利用优良现状基底,将此处设计为“福昌礼乐”轴线,取消交通功能,改为社区公共空间轴,结合该轴线,将13号院景观改造为轴线端头开放式花园,其南侧设置“共商共治墙”,作为社区居民共商己事的空间,也是政府和居民荣辱与共的精神象征。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社区主要南北向道路两侧空间开阔,有丰富的空间可改造为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现状只是简单的硬质铺装,缺少绿化和精致的公共空间,规划此轴线为“荣昌智汇”轴,提升改造道路两侧绿化休闲空间环境,将此处打造为另一处供居民休闲活动的优质轴线。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结合社区内主要道路和主要公共轴线,构建“8字”型的健身步道环,满足社区居民运动健身的需求。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02


交通改造

规划重新梳理组织小区内的交通流线,保留南北纵向主要交通道路的双向车行道,取消两侧的停车位;横向连接道路改为单行线,并重新规划布置横向道路路侧停车位,使停车空间利用更加集约,增加停车数量。

对于楼间停车,规划在拆除违建的基础上,重新布置停车空间,使停车空间利用更加集约,增加停车数量。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03


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包括完善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无障碍设计、人工智能设施(水站、快递站)等;适度保留原违建房屋,改造为便利店、老年餐厅、物业用房等设施。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四、

全程跟踪、严把施工

从施工开始,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计方全程跟进,与施工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及时解决,保证工程质量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并按时推进项目的进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因为项目为改造项目,存在现场与测绘图纸误差的因素,在针对施工放线时首先对测绘图进行坐标点校验,根据对此设计方现场及时调整,且与施工方达成一致的意见。重新地定位放线,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二、铺装材料、灯具以及其他景观设施经街道、设计方和施工方现场校验共同确认定样。三、现场服务,根据项目的整体进度安排,及时组织现场服务,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如:过程中考虑到老百姓的安全性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街道和设计师及时调整了环形慢跑道的位置,以便更利于老白的实际需求。由于到场的苗木规格过大,结合现场的情况对原图纸中的苗木及种植位置进行现场调整,充分利用苗木的特性特色,保证了项目的及时效果。


五、

让人民收获实惠、增加幸福感

01


增加幸福感

改造前

小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养现象严重,环境品质较差、服务设施不足,居民在此生活的体验较差,幸福感也不高。


改造后

通过本次的改造提升,提升小区的环境品质、补充服务设施,让居民生活在这里真正能感受到幸福,收获到实惠。

02


全龄友好化

改造前

公共空间被侵占,利用不足,环境简陋,老人、中青年和儿童都缺少安全、高质量的活动空间。

改造后

公共花园全部采用“零高差(无台阶)”设计,保障场地出入的可达性和全龄友好性。

03


交往健身

改造前

健身场地及设施简陋粗糙,交往空间不足,环境较差。

改造后

改造原健身场地,提升环境品质,更新健身设施,并在小区内设置了健身步道环;在公共花园中,布置了多种形式的休憩交往空间,增加提升居民的健身空间和交往空间。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04


儿童福音

改造前

原本区域内缺少特定的儿童活动空间,孩子们放学后没有可以活动的场地,老人带孩子也没有可以玩耍的空间。


改造后

场地内专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片可以玩耍和交友的场地和设施,妈妈和老人们不用担心车流对孩子们的威胁,孩子们活动也更加安心。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05


绿色家园

改造前

公共空间内缺少绿色植物,仅有行道树,缺少美感,景观粗糙。

改造后

项目改造在保留现状较好乔木的基础上,整理改造公共空间布局,新增多种乔木、灌木、花卉和地被植物,打造绿荫环绕、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

06


和谐家园

改造前

杂乱的空间,投诉多,矛盾多,居民缺少作为近邻沟通交往的优美空间,众多的车辆和无序的人流对居民室内造成干扰。


改造后

本次项目改造,不但提升了本区域的环境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一片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关系的空间,为促进居民和谐提供了桥梁。不但提供了一处体验感良好的行人活动空间,而且实现人车分流,为百姓提供了一处安全的休憩场地,隔绝了对室内空间的干扰。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07


实景欣赏

昌乐园

天乐园

天乐园

天乐园

天乐园

崇乐园

崇乐园

崇乐园

崇乐园

施乐园

施乐园

慧智园

慢跑步道

慢跑步道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建设单位丨城南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丨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丨社区公共空间提升改造

项目地点丨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昌盛园小区

用地面积丨69520M²

设计时间丨2020-2021

建设时间丨2021

 

项目总负责人丨周  宇

技术负责人员郭春刚

规划专业人员蔡兆龙

景观设计人员及  瑞    代玲丽   张千千   马启淳    赵  然

                      朱雅栋   刘雪敏   吴朝芳   胡  强     韦  博

END -

编辑/排版|蔡 兆 龙

封面图/图片|城印国际

相关阅读

 “无微不至”——“小空间大生活”微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实践

■  北京城六区8处微空间焕新颜,“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首批试点项目竣工

“小空间大生活”反响热烈,听听参与者们怎么说

■ 老旧空间如何重焕生机?一文了解“小空间大生活”试点项目

更多阅读

 “高效创新、山水文化”的新型科学城探索——海淀区北清路沿线地区城市设计

■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上) 概规策划篇

■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中) 控规篇

■  再现宋都繁华——开封清明上河城规划设计(下) 详细设计篇

■  国际彩灯产业引领者——自贡仲权彩灯小镇规划(上)

■  国际彩灯产业引领者——自贡仲权彩灯小镇规划 (下)

■  中国最温暖小镇:桥圩温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黄河三角洲最大汽车商贸服务中心:东营汽车小镇策划与规划

■  诗和远方——桃花缘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后桃洼村村庄规划

■  探索生态旅游型物流聚集区——石家庄西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上)

■  探索生态旅游型物流聚集区——石家庄西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下)

■  北方第一禅意小镇——东营天宁寺禅业小镇规划

■  京津冀最具活力机器人小镇——香河机器人特色小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