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陪孩子精读一篇童话?-- 我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于 2021-09-25 10:14
01
—
为什么要与孩子精读童话?
以体会阅读乐趣为目的的享受型阅读 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型阅读 以增强亲子关系为目的的陪伴型阅读
02
—
我们的童话精读尝试
通过这次精读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收获:
从故事中读懂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 将童话中的情节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的能力 进行简单童话创作的能力 体会故事人物情绪,进行朗读的能力
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与联想 观察孩子们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相关实例,并给予清晰的描述 观察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观察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能否针对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表情与语调
格林童话的产生年代正处于拿破仑战争之后,德意志民族主义觉醒的时代。为了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民族统一障碍,格林兄弟开始在德意志民间搜集蕴含民族特色的童话和故事。
虽然这样做缺少了锻炼孩子们独立阅读的机会,但孩子们可以通过我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体会。此外,我的朗读也为后续孩子们自己的朗读实践起了示范作用。
(问题设计目的:读懂故事)
- 亨赛尔与格莱特始终互相帮助,最后成功地回到了父亲身边。他们的这个行为让你想起了什么?
(问题设计目的:与自己生活进行关联)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孩子们马上给出了一致的回答:不应该。儿子说:“一家人无论怎样都应该在一起”。女儿则说:“父母生了孩子就应该抚养他们,不能把他们扔掉”。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一开始陷入了僵局。孩子们似乎很难马上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事情。于是,我给了孩子们一些提示:“你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你们两个人一起做成功的事情?” 在我的提示下,女儿很快想到了她喜欢的几个艺人,一起互相帮助打游戏最终游戏通关的事,并给大家声情并茂地表演了一番。儿子则想起了姐姐帮助他解决国语作业中的难题,而他帮助姐姐拿东西的经历。
环节四:进行童话的续写创作
听到自己又要变身为小作者,两个孩子都非常兴奋。很快,就在我为他们设计的创作模版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环节五:分角色朗读部分章节
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绪,我特意从《亨赛尔和格莱特》中挑选了他们遇到老巫婆的那段情节。这段情节里有亨赛尔和格莱特与老巫婆的对话,孩子们较为熟悉,而且对话内容并不多,易于孩子们进行练习。
朗读时,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个人物,朗读人物对话部分,旁白部分的朗读则由我来担任。女儿选择了老巫婆。她不仅活灵活现地朗读出了巫婆的狡诈,还给后续的朗读配了背景音。儿子也读出了亨赛尔与格莱特急不可待的贪吃情绪。
对于短篇童话,可以把问题讨论放在朗读之后。这样有利于朗读时情节的连贯。但对于中长篇故事,则需要在朗读中穿插简单的问题讨论,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精读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读过这个故事,而是为了启发孩子们通过读故事进行思考与联想。因此,讨论问题最好设计成开放式问题,不规定正确答案,并且对于孩子的各种回答都给予肯定。 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可以再深入些,适当增加思辨的内容。 简单的创作环节可以有效地推动孩子进行思考与扩展,但考虑到课堂时间,这个创作不能过于复杂。 朗读环节对于孩子理解人物心理非常有帮助,而且很好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
-------------------------------------------------------------
作者简介:
两个宝贝:曾经的计算机博士,现在的全职妈妈。居住在日本,家有一女一儿。热衷于海外儿童中文教育与快乐家庭教育。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带着兴趣去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