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篆刻?

发布于 2021-09-25 10:18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语

我是从童衍方先生那里,了解到来楚生先生《然犀室印学心印》这篇短文。文章不是很长,更像是老师上课列出的提纲,这是篆刻理论中不可多得的指导性文章,学习篆刻的人都应该耐得住寂寞读一读。文章的配图,我选择了《慈溪张氏鲁盦印选》,这些印文是从1220方印文里精心挑选的,即使不懂篆刻,也可以欣赏下,赘述这些,只是想大家能重视这篇文章。

邓石如 子輿·燕翼堂·雷輪·古歡·守素軒

印 面

印面磨时必须平,刻时或可使之不平。不平则印面着纸有轻重,而印泥之色有浓淡矣。轻重分而变化出,浓淡见而笔墨生。赵悲盦尝云:“古印有笔兼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盖只知于笔画肥瘦中束笔墨、而不知于印面高低上生变化也。试观古印若有若无处, 即印面和不平之一证。印面使不乎,其法有二,或以刀柄擦之,或以锉刀锉之,各随其便耳。

丁敬 烟云供养

何震 澹如水

边 栏

边非不可敲,亦非每印必敲,须视其神韵之完善与否。神韵未足,敲以救之;不则,画蛇添足、弄找成拙而已。敲之法亦有二,大多以刀柄为之,间或以切刀切之,前者较浑朴,后者刀痕易露。敲边地位须审慎,择其呆板处敲之,边栏过阔,印文笔画与边栏并行处,辄易呆板。敲一处或数处,一边或数边,原无一定,但方向相对,距离相等,均为避忌。

何震 花港漁郎

疏 密

印文笔画均匀,余所最畏,盖文字本体,无虚实疏密之致,全恃人为布成之耳。疏处愈疏,密处愈密,此汉秦人布局要诀,随文字笔画之繁简,而不娜移取巧以求其匀称,此所以舒展自如,落落大雅也。不则,挪移以求匀称,屈曲以图满实,味同嚼蜡。

丁敬 上下釣魚山人

线 条

线细贵道劲,如高柳之垂丝;线阔贵浑雄,如长鲸之饮海。反之,纤巧嫩软,平扁臃肿,便落下乘矣。线阔未必老,愈阔愈难老;线细未必嫩,愈细愈不嫩。要在刀法老练,不在线条阔细也。线有曲直,直线宜粗,中粗见力。


邓石如 十分紅處便成灰

程彦明所谓一划之势;可担千钧,曲线宜中细,中细易劲,文彭(寿承)所谓旋转圆活,若鸿毛之顺风也。线有朱白,俱尚阅浑。中锋落石,刀路中间深而两边浅,则藏锋敛锷,筋骨在中,虽偏贴印面,而其象却是浑圈。近有以起底刀起之使平,则线与底成垂直,其象辄易平偏而呆板矣。线光忌浮滑,线缺忌锯牙,要在不光不缺之间。线形线质是篆刻艺术表现的根本。

奚冈 秋聲館主

浅 深

陈目耕(克怒)以为朱文贵深,深则法始;白文贵浅,浅则随刀中法。余谓不然。一印之中;应有深浅,未可以朱白论也。朱文字画疏处宜深,深则不致露底;密处当浅,浅则不致伤线。白文阔处可深,阔深则底不露;细处自浅,细线可随刀以中法也。有以起底使平,自谓工整,殊不识古人疏密肥瘦之旨,特匠工媚俗之见耳。

陈豫钟 清嘯閣

深浅之法从制作工艺上是不伤及线条,从艺术效果上是为了让线条达到不光不缺。深浅虽然只是线槽的深度,但它直接影响到线形线质。每个人心目中的完美线形线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热爱篆刻艺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文鼎 三曰康寧

章 法

目耕农尝谓印之有边,犹室之有墙。余以为印文之有章法,亦犹室内家具对象之有布置也。何物宜置何处,全恃布置得宜,譬诸揭宜靠壁,桌可当窗,否则零乱杂陈,令人一望生憎,虽有精美家具而不美也。

陈鸿寿 濃花澹柳錢唐

印文章法亦然,何字宜逼边,何字宜独立,何处宜疏,何处宜密,何处当伸展,何处应紧缩,何处肥,何处瘦,何笔长,何笔短,亦全赖布置之得宜耳。或谓刀法第一,章法次之,余以为刀法与章法应并重。刀法者,扰家具之精美也,若凌乱杂陈,望之可厌,决无佳构。

陈鸿寿 曉塍

刀 法

刀法名目繁多,不下十数种,曰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复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又有所谓涩刀、迟刀、留刀,埋刀、轻刀等诸法,其中落落大者,不过三五种而已,余都大同小异,或竟名异实同,颇似重复,故弄玄虚,以欺外道耳。

陈鸿寿 生長西湖籍鑒湖

冲刀人人能之,但不宜多用,多用易板刻,应时以切刀救之,石之腻者宜舞刀,石之爽者可单刀,复刀用最广,未有一印而无复刀者,更无一印而全用单刀者。单刀、复刀应相辅以并行也。

杨澥 仙壺

所谓中锋、偏锋,应以线条所示迹象之圆浑与否以为断。中锋落石,自易浑圆;偏锋侧入、未尝不可使迹象浑圆,譬诸运笔,笔尖着纸,恒为中锋,笔腹着纸,未尝不可使为中锋也。刀有向背,刀口所向曰面,刀背所向曰背,向之一面,线恒生动,背之一面线辄板刻。寻常朱文落刀,大多背线外向,其线不至破碎。

杨澥 蓉舫

余以为朱文小印犹可,巨印朱文有时仅可向线落刀,但须熟审石质脆实,轻重合度,庶乎其线不至呆板矣。总之,法不可泥,用久随化,不知其然,举乎合妙,不在刀也。执刀以求,无异痴人说梦。

赵之琛 樂琴書以消懮

逼 边

文有朱白,线有横直,故有垂直与平行逼边之分。横线垂直退边易,直线平行逼边难。白文平行逼边易,朱文平行逼边尤难。垂直逼边最忌重迭,如一字连续四五画垂直逼边。形同栏栅,味同嚼蜡,应择其间可以短缩者离边一二画,相间再使逼边,庶免重迭之弊。

赵之琛 笙巢過眼

平行逼边,应将边线残缺数处,使边线与字线若合若离,若令合一,似嫌呆滞矣。此指朱文言也,如有边白文,则又不同,宜将边线若断若续,使字线与边线一望分明,亦有上下左右四方逼边者,一若鸡处鸟笼,局蹐难安,非万不得已而不为也。

吴先声尝谓朱文不可逼边,逼边使板,是尚不知化板为活之机矣。

吴咨 人在蓬萊第一峰

款 识

阴文凹入者为款,阳文凸出者为识,识可书写刻之,款多以刀代笔。单刀为之,亦有先书后刻者,正草篆隶,各随其体。款识位置,历来多终左面,盖放置时,左侧向上,作者欲署既彰,应用复便故也。

吴咨 白雲深處是吾廬

五面者类终顶端,间有刻一面于顶上者,刻重其质耳。印之上下方正有规则者,应择较美一面为左,盖章其美也。不规则印或下方正而上歪曲者,应视捏手适当以定。圈印宜顶端。

释六舟 江南春

选 刀

刀以平头一式为合用,大小应具数种。譬诸作书,写大字用大笔,写小评用小笔,治印亦然。大印宜大刀,小扣宜小刀。反之,印大刀小,无异花针穿井,事倍功半,且拘泥肤浅,嫩软乏力。印小刀大,直走牛刀宰鸡,杂出旁穿,则支离破落,散漫无神。是以印无巨细,同样落刀,事无难易,工具有别耳。目耕农谓印难于大,不难于小,小则群丑可撩,大则微疵毕露,论殊非是。

赵之谦 靈壽華館

品 式

秦汉多尚方印条印,盖文字本体,方正居多,安排既便端方大雅。间有军曲印用腰子形者,“军曲”二字,上下本圈,列之腆子形中,天然巧合,充抵触处,舒展自然。否则,字不凑巧,削足适履,不免局蹐难安。圆印应以方印为之,用时庶免歪斜。不规则自由印,排布既难,总少佳构,盖其形式本体,已欠雅驯也。

陈祖望 鳳皇池上·横渠苗裔忠靖雲仍

巨印尚气魄,小印求工稳,自来作者,每多偏擅,长于大者短于小,能于细者畏于巨,此何以故资力超迈与否使然耳。才高见气魄,巨印胜任;庸才求工稳,小巧相宜。古印无小于绳头者,唯近人尚之以为巧工能事耳。

陈祖望 借汝閑看幾十年

择 石

石不求精,中刀则可。精贵上品,骨董商转相实卖,丈字更易磨减,难垂久远。周亮工所谓冻石不如市石即此。冻石、田黄、鸡血、封门之类,价位连城,第可备以饰观,实非印人所尚。田黄、封门,文值虽佳,刻固信手,无如名贵价昂,落刀顾忌,反拘涩而难畅。冻石、鸡血,或腻刀。或多砂钉,实不若青田寿山之能适刀也。

赵穆 得少佳趣齋

停 匀

停匀非难,尚整齐者以为能;不停匀非易,文字笔画本体停匀,欲使不停匀,实大不易。得式停匀,失之硫密。失却硫密,即无流走自然之趣,易入板执呆滞之哉。

此条可作为以上印例的检验。也可作为自己创作的一条标准。

徐三庚 孫憙之印·二十餘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来楚生比吴昌硕更为进步的地方,是因为他著有《然犀室印学心印》。尽管对于篆刻家来说,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让作品自己说话。就此层面而言,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等篆刻巨匠们的“作而不述”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就篆刻艺术发展的特性而言,我们更需要能直接指导艺术创作的微观理论。三言两语感想式的即兴发挥,后人难免望文生义,以偏概全。

然后再说下插图用的《慈溪张氏鲁盦印选》,张氏鲁盦就是鲁庵印泥的张鲁盦,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原钤本《顾氏集古印谱》还有陈介祺拓制的《十钟山房印谱》都是他捐赠的。据西泠印社记载,张鲁庵先生捐赠的藏品有:明清印谱1000余册,秦汉官私印305方,明清名人刻印1220方。《慈溪张氏鲁盦印选》便是从这些印章中挑选再挑选出来的。(文章中推荐的图书,平台会给予中式精致生活一定额度的佣金,大家也不必烦神去挑选版本了。




吴誥 培之白
钟以敬 愛我無如酒輸人不但棋
王大炘 閔園丁家在竹洞因號竹楣
王大炘 筠石亭

来源 |印书房


      精彩回顾

黄坤明|从严从实 标本兼治 营造天清气朗的文娱领域风气
张亚光|“饭圈经济”的逻辑、危害与治理
曹刚|“饭圈文化”的道德基因缺陷
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上海市文联主席团这样发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