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种什么草好?这种草全国各地都适合!
发布于 2021-09-25 17:22
果品生产先进国家的生产实践表明,果园生草是培肥地力、全方位提升果园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率、实现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土壤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果园生草制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在全国建立了许多示范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现在我国清耕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 90% 以上,果园生草技术实际上并未在我国有效推广,主要原因有二个:
1、果农坚持传统栽培观念。我国黄河流域“清耕除草、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有3000余年,“杂草与果树争肥争水”“锄头下有水”等传统认识深深扎根于果农心中,坚持果园清耕除草,不能让果园长草。
2、苹果园现行的管理技术不利于生草。苹果园现行的管理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
(1)苹果树干太矮,定干高度多在 60厘米左右,生草影响果园操作。
(2)苹果园郁闭遮光,草不能生长。过去苹果大都采用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苹果园郁闭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多数苹果园以施化肥为主,有机肥投入不足,加之春旱秋涝及修剪不当,加剧了果园郁闭。
(3)果园生草配套技术跟不上。一方面,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大都需要每年刈割3~4次,由于缺乏合适的割草机械,多数果农不得不放弃生草而改为清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另一方面,生草改变了果园的生态系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也要做适当的调整。
已有的研究表明,果园人工种草及自然生草初期,的确存在草与果树争肥的问题。
因此,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等提出了在生草栽培初期是果园生草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时间,并提出了我国苹果园生草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效益、关键时期、技术配套及多样化”的五项原则:
“因地制宜”是指在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的地区不宜生草,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梨园实行全园自然生草比较成功,但其他地区必须坚持行内清耕或覆盖,行间生草;
“经济效益”是指在幼树期可间作花生及蔬菜等矮秆且秸秆木质化程度较低的经济作物,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
“关键时期”是指初次生草苹果园前1~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以缓解水肥竞争的矛盾;
“技术配套”是指生草苹果园一定要提高干高、瘦身通光,一定要有灌溉条件或水肥一体化设施,一定要配备便于操作的割草机械,一定要注意生草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控;
“多样化”是指人工种草与自然生草有机结合。
生草苹果园一旦顺利度过生草栽培的“关键时期”,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通气性改善,土壤抗蚀力、涵养水源能力、供肥保肥能力和养分有效性等同步提高,苹果园生草栽培就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陈学森等研究发现,一年生豆科植物长柔毛野豌豆具有五个特点:
一是几乎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能力强;
二是与其他豆科植物一样,具有固氮作用,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能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三是种子无休眠,浸水24 小时后就能萌发生长,具有“落地生根”的特点;
四是具有冬小麦的特性,秋季播种或当年萌发生长的小苗,经过一个冬季的冷冻过程后,春季爬蔓生长,长势很旺,很容易盖满地面,不仅其他杂草无法生长,而且可减少水分蒸发,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五是根系浅,茎木质化程度极低,耗水性小,6 月结豆荚后,植株很容易腐烂,无需刈割,具有“节水”、“省力”特点。
因此,针对我国北方果园的春旱秋涝,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陈学森等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
即在春天旱季以茎木质化程度极低、耗水量小的长柔毛野豌豆为优势草种,7-8月其植株腐烂后,秋季多雨季节多种良性杂草自然生长,并配合 “给草施肥,趁雨撒施,以氮增碳,培肥地力”,同步解决了“培肥”、“节水”及 “省力”果园生草的三个关键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秋季(9月上旬)在果园行间播种长柔毛野豌豆种子。播种穴间距30×50厘米,每个播种穴播种5-6粒种子,播种后在种子上面覆土4-6厘米;
>>>每年的7-8月份,在前一年萌发的长柔毛野豌豆植株自然腐烂、当年长柔毛野豌豆种子萌发生长的过程中,每亩施5-10公斤尿素(在阵雨前撒施);
>>>每年的8-9月份,拔除恶性野生杂草(豚草、苋菜、藜、苘麻、葎草),保留优良野生杂草(马唐、稗、光头稗、狗尾草等)自然生长;
>>>每年的9月下旬,当保留的优良野生杂草长至30厘米时,用割草机留茬15厘米左右刈割,然后每亩施加10-15公斤尿素(在阵雨前撒施),以达到“以草施肥、以N增C,培肥地力”的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