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到底爱不爱徐志摩,她写给胡适的信说出了真相
发布于 2021-09-25 21:27
1932年初,林徽因给胡适寄去了一封信,就是这封信,掀起了民国史上一场著名的风波。
她在信中气急败坏地写道,“我为人直爽性急,最恨人家小气曲折说瞎话……我从前不认得她,对她无感情,无理由的,没有看得起她过。后来因她嫁通伯(陈西滢),又有《送车》等作品,觉得也许我狗眼看低了人,始大大谦让真诚地招呼她,万料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人!真令人寒心。”
把林徽因气得要吐血的这个女人,是民国的另一个才女凌叔华,徐志摩曾经的红颜知己。此时距离徐志摩去世仅两个多月,林徽因向凌叔华索要徐志摩生前写的两本“康桥日记”,凌叔华却一再推脱,不愿拿给她看。
在这两本日记中,徐志摩写下了他的康桥往事,包括他与林徽因的相识,与对她的强烈爱恋。这是林徽因想要索回日记的最大原因。
徐志摩到底有多爱林徽因
1920年徐志摩转到英国读书,有一天他到林长民的寓所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在那里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彼时年轻的诗人23岁,从此眼眸就被这个貌美如花的少女深深吸引着。
康桥之恋是发生过的。徐志摩的爱热烈而执着,他为林徽因写了很多激情洋溢、缠绵浓烈的情诗,拨动着她的心弦,林徽因被他的天真浪漫、赤诚之心所打动。
如果所有的爱都能恰逢其时,这世间也就少了很多遗憾,尽管他们灵魂相契,互有爱意,可徐志摩已婚,妻子张幼仪正怀二胎,林徽因最初的表态是“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正当徐志摩迫不及待要与妻子离婚的时候,也许是爱情带给人的虚无之感,加上现实的道德考量,林徽因很快改变了心意,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选择不告而别,匆匆回国。
在她后来写给胡适的信中(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封),她写道“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可见她的心里背着沉重的世俗压力,理智使她选择了更符合她身份的那条路。
1922年,徐志摩留英归来,剑桥才子的诗名很快在北平传开来,他已把婚离掉,可此时的林徽因在家人的撮合下,已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诚在一起,两年后他们相携赴美留学。
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与林徽因担任翻译,因此留下了那张具有历史意义的著名照片,人艳如花的林徽因,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分立左右站在老诗人的身边。
得知他们之间的微妙感情后,老诗人感慨了一句“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连老诗人都明白,他们之间隔着难以跨越的距离。
徐志摩失望悲痛之余,依然满怀激情地追求他的“爱、自由与美”,这是他的一生至交胡适对他的评价。当时北平的社交圈还有两个出了名的名媛,一是凌叔华,另一位就是陆小曼,徐志摩在她们之间周旋了一段时间,最终选择了更貌美风情的陆小曼。
斯人远在他方,婚后不久的徐志摩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偶然》,怀念逝去的美好情愫,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写给林徽因的: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而远在美国的林徽因,得知徐志摩结婚的消息后,情绪低落之下写了一首小诗《情愿》,寄给了徐志摩: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在她拒绝了徐志摩的这几年,她在心里依然是爱恋着他的吧。所以当她得知胡适去了美国,便急切地给他写了一封“唐突的信”(林徽因语),“
我愿意见着你,我愿意听到我所狂念的北京的声音和消息,你不以为太过吧?”她想知道的北京的消息,就是关于徐志摩的。胡适作为徐志摩的好基友,一收到林徽因的信,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去到费城演讲,并与她见了一面。
与胡适见面后,她又写了一封信给他,“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误会是在所难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此时的林徽因有梁思成日夜陪伴着她,她又因何倍感寂寞和失望,又要徐志摩原谅她什么呢?是这一场错过吧,不懂他当时用情至深,她也没有陆小曼那样的勇气,可以不惧红尘,投身波涛汹涌的爱情。往事重提是折磨,遗憾太多也没结果。
林徽因到底有没有爱过徐志摩
徐志摩去世的1931年,他经常往返于平沪两地,婚后的陆小曼住在上海,为了满足她的任性挥霍的奢华生活,徐志摩不仅要在上海教书,写诗作文赚钱,还应了胡适的邀请去北大教书。
11月19日下午,林徽因有一场关于建筑学的演讲,徐志摩答应她要去现场做她的观众。那时徐志摩离开北平不过五六天,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他才一大早乘坐飞机回北平。下午三时梁思成到机场接他,等到四点半也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出现,林徽因在讲堂里心神不安,直到第二天才得知飞机失事的消息。
这一年,他们相识整十年。在悲痛之余,她写下了那篇有名的《悼志摩》,感叹命运的残酷,言词间满是悲切,四年后,她又写了一篇悼念文章,思念依然流淌在字里行间。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徐志摩生命中的四个女人(凌叔华、张幼仪、陆小曼),最了解他那浪漫性情、天真人格的,是林徽因。
徐志摩逝世没多久,凌叔华立意要给他作传。林徽因得知她手里有两本康桥日记,料想日记中会有与她相关的内容,便想借来看看,然而凌叔华只给了她半本日记,“我未想到她不给我,更想不到以后收到半册,而这半本日记正巧断在刚要遇到我的前一两日。“林徽因气急地写道。
被撒掉的那一部分究竟写的什么,最终也无人知道。林徽因之所以迫切地想要把日本要过来,是因为在她看来,那几本日记并不算太好,而且里面谈到的人都还活着,发表出来对徐志摩的影响不好,还得罪人。当然她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是关于她与徐志摩的那段往事。
胡适有个习惯,喜欢把所有的信件都留着,让我们今天知道了很多民国的名人私事,林徽因的信能被披露出来,也是缘于此。胡适与徐志摩的关系非同一般,这让他对林徽因也特别偏爱,爱屋及乌就是这样。他收到林徽因信的第二天,就出面给凌叔华写信,要求她把康桥日记交出来。凌叔华迫于朋友圈的压力,只得把日记给了胡适,胡适随即转交给了林徽因。
她向胡适表明心迹,自己之所以那么想读那本日记,是为了得到一种满足,满足她的好奇心(不要低估女人的好奇心,任谁都不能免俗),纪念他的老朋友。可是如果不曾爱过,不曾在心底起了涟漪,又何必如此执着于一本日记。
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后,他们感情稳定,投身共同的建筑事业,得到了现实的烟火幸福。作为诗书名门之女,一双儿女的母亲,昔日的情愫已随着现世的安稳沉寂,她懂得自己的责任,珍惜这圆满的生活。是爱的不够深,但曾经为那个人内心慌乱过,悸动过,伤心过。
林徽因始终是徐志摩心头的一颗朱砂痣,而徐志摩是林徽因深藏心底的意难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