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 · 说 | 怎样给孩子一个更优质的童年?(3)

发布于 2021-09-26 10:25

真心·说

怎样给孩子一个更优质的童年?

#03  成功,不等于成长

芬兰“国际失败日”

自2010年,“国际失败日”(Day of failure)成立以来,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会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他们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

1、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失败一次。

3、买超棒的食材,仔细研读食谱,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把所有食材烧掉,等到冷却之后,再把它们吃下去。

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tagram。

5、人们都说,钱不是万能的,趁这天好好破费一次吧。

6、把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约出来。

7、在youtube上搜索“失败”。记住,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拍一部“失败”的作用,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失败”的视频?

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让你尴尬的事情越好。

9、请私藏这个行动指南。

10、从你的失败中学习!

这个节日最早由芬兰百年名校Aalto大学的创业社团创立,一开始只在大学中流行,旨在鼓励大学生们勇敢冒险,积极创业,但学生们对“失败”的有趣解读,很快俘获了芬兰网友们的心。

“大多数学校只教育孩子避免失败,必须成功,却从未想过,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芬兰文化与教育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Paasi Sahlberg如是总结,这个节日便是要向人们重申:失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它不应该是消极的。
在“国际失败日”期间,Aalto大学也会联合其他院校,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分享奋斗史——特别是那些失败的经历。比如《愤怒的小鸟》的出品公司Rovio就分享过自己在研发出这款现象级产品之前,共研发了52款失败的游戏,差点把公司搞破产。

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式的故事,不是“国际失败日”的主流。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也是大学们竞相邀请的嘉宾,这不仅因为诺基亚的骤然没落,更因为诺基亚从不讳言自己的失败。

前段时间,瑞典心理学教授Samuel West建了一个“失败博物馆”,展出了 60 多家知名公司的 70 多件失败产品,比如高露洁推出的牛肉宽面条,以狂野自由著称的哈雷摩托车公司推出的哈雷香水,可口可乐为抢占高端市场推出的可乐咖啡,以及诺基亚一款推出一周在英国6000家游戏零售店总销量不到500台的N-Gage机。

芬兰老师教孩子“习惯性跌倒”

最有意思的事情往往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在成功路途上的艰辛成长与蜕变。Aalto大学创业社团主席Elina Uutela曾如是说。而这种从失败中汲取正能量的训练,孩子们从读幼儿园起,就要接受!

芬兰的孩子普遍从4、5岁起学习滑雪——这是芬兰最传统的运动之一,而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跌倒。教授孩子某项运动时,我们总是下意识想要防止他们受伤和跌倒,但芬兰人的思维是反过来的,他们希望孩子先搞清楚一点: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具体怎么做呢?芬兰老师会亲身示范:整个人倒在雪地上后,然后一步一步爬起來。接着,一声令下!十几个孩子就会听话地倒在地上,四脚朝天,跌得可真实了!

不仅如此,为了让跌倒变成更好玩、更自然的事,老师还会跟孩子玩起类似“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小鸡的小朋友被捉到時,就要马上假装跌倒,然后爬起来……这个过程中,大家会轮流跌倒,气氛特别欢乐。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来的正确姿势,更学到了对整个人生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课——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输得起的孩子更成功

芬兰人的“失败教育”可以说是用一个极端去击碎另一个极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地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可能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时至今日,我们已成为一个缺乏失败教育的国度。曾有机构发布一项趣味挑战:邀请大人和小孩尝试把鸡蛋立在杯沿上,看看能坚持几秒钟不倒?

挑战的结果很有趣:大多数成年人一听到这种“不可能任务”,第一反应是笑一笑,然后反问:“应该怎么做?”而孩子更愿意先去尝试,且年龄越小的,尝试起来越积极。

很多小同学都打烂了不少鸡蛋,不过大部分孩子最后都想出了极富创意的方法:有的孩子是用胶布固定住鸡蛋,有的孩子是用盐水让鸡蛋浮起来,有的孩子则内外都放一个磁铁,把鸡蛋牢牢吸住……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孩子们不计较成败,或者说,不害怕失败,他们也就能轻装上阵,不会为常识所限制。奈何年岁渐长,脸皮也薄了,开始觉得没成功多丢脸啊,那还是别试了……最终固步自封。

其实,小到在杯沿上立鸡蛋,大到陪孩子走人生路,我们总恨不得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方案,帮他们扫清所有障碍,但“完美”从不存在,一路坦途更是乏味,不妨向芬兰人学习,让“失败”二字轻松一点。
毕竟,懂得赢的人何其多,输得起的人何其少,但恰是后者才能迎来真正的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