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会议报道

发布于 2021-09-26 10:31



2021年8月21日-22日,2021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展示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研究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加强全方位交流合作而提供的高水平学术平台。会议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王军教授。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彭珮云副委员长为大会发来贺词,国际阿尔茨海默领域著名科学家John Q. Trojanowski美国科学院院士,Martin Prince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代表(ADI)、英国皇家医学院教授,Zaven Khachaturian美国阿尔茨海默杂志主编,John. Morri 全球阿尔茨海默联盟WW-ADNI临床委员会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 Maria Carrillo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医学科学委员会主席,Michael Weiner WW-ADNI主席、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著名科学家做大会主旨报告。学术大会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大会参会人员五万余人次,是今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领域重要的一次大型学术盛会。

下面,依次就国际大会做详细报道。





2021年8月21日国际主会场

国际主会场执行主席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虹峥教授

会议主持人:王军、徐群渊、李坤成、陈生弟、陈彪、王虹峥





开幕式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四位重要嘉宾致辞:

1.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彭珮云副委员长发来视频致辞:热烈祝贺大会的召开,相信本次大会将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史谱写新的篇章。





1. 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吴玉韶副会长致辞。他表示,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共同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进一步加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1. 由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科学与医学委员会Maria Carrillo主席致辞。他表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与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有着长久的友谊,希望大家能够共同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贡献力量。





1.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王军会长致辞:今年的大会,邀请了国际和国内在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来交流。组织了内容丰富的1个主会场,8个分论坛,还有一个全国百名失智照护师论文大赛。这些学术交流将对更好地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主会场学术演讲

主会场由11位知名专家举行了专题演讲,内容涉及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痴呆及相关老年病的早期预警、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及后期护理、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积极影响、磁波刀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等方面,11位专家对以上议题作出了深度解读和探讨。

演讲题目1: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态势和新阶段的思考

主旨报告人: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要内容:





演讲题目2:Mixed pathologie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patients and mouse models - Challenges for therapy

主旨报告人:Dr. John Q. Trojanowski  Academicia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主要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脑内病理性蛋白聚集。因此,以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为靶点的药物临床试验对于有效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相关研究工作:构建了一种新的PPD&DLB小鼠模型;将α-突触核蛋白MPFF注射到具有丰富Aβ斑块的APP转基因小鼠体内,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加速了α-突触核蛋白的病理性传播;注射α-突触核蛋白可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注射α-突触核蛋白MPFF的5xFAD小鼠出现脑内神经元丢失,其严重程度与认知、运动能力的进行性下降相关。





演讲题目2:Mixed pathologie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patients and mouse models - Challenges for therapy

主旨报告人:Dr. John Q. Trojanowski  Academicia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主要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脑内病理性蛋白聚集。因此,以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为靶点的药物临床试验对于有效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相关研究工作:构建了一种新的PPD&DLB小鼠模型;将α-突触核蛋白MPFF注射到具有丰富Aβ斑块的APP转基因小鼠体内,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加速了α-突触核蛋白的病理性传播;注射α-突触核蛋白可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注射α-突触核蛋白MPFF的5xFAD小鼠出现脑内神经元丢失,其严重程度与认知、运动能力的进行性下降相关。





演讲题4: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ression monitor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

主旨报告人:Dr. Michael Wein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SA

主要内容:





演讲题目5:Autosomal dominant and late onset Alzheimer disease have similar biomarker profiles

主旨报告人:Dr. John Morris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主要内容:

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和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两者均可表现出脑内淀粉样蛋白的不断增多、tau蛋白的不断增多、进行性海马萎缩和认知能力下降以及具有几乎相同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等。目前,针对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包含1000余个家庭的疾病网络,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如利用突变位点建立动物模型,观察疾病进程以探索药物疗效等。这些从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中获得的经验将有力推进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





演讲题目6:Immuno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the past,current and future

主旨报告人:Dr. Chuanhai Cao   College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A

主要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是有着相似神经症状的一类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可定义为一种伴有神经症状的免疫性疾病。利用相关疫苗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免疫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可以将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需要有较高、持久的抗体反应,并且允许适当的免疫佐剂。治疗性疫苗需要快速的抗体反应,不宜产生过高、过强的免疫反应,并且避免佐剂的使用。该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突变Aβ肽致敏树突状细胞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可以改善老年老鼠记忆功能。利用疫苗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阿尔茨海默病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有着各自的病因;需要针对不同亚型来研发相应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没有通用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是个体化精准治疗。





演讲题目7:Preventing dementia by preventing vascular disorders:The BeiJing manifesto

主旨报告人:Dr. Zaven Khachaturian    Editor-in-Chief of Alzeheimer’s Dementia, USA

主要内容:

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互为因果,预防脑卒中可以有效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而对于脑内Aβ蛋白的干预也可能减少或减缓脑卒中的发生。血管代谢因子被认为是对认知损害进行干预的新兴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各种形式脑血管改变的发生比人们目前认识到的更为普遍,是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早期风险因素。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进行识别,一些脑血管疾病可以进行有效干预,例如中风。近些年来,中医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痴呆,为了建立验证机制,测试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转化效果,中国应当在通过预防血管疾病对痴呆进行预防的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大规模研究。





演讲题目8: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主旨报告人:陈彪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要内容: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非运动症状多在帕金森病转化为临床阶段前的10~15年出现,并呈线性加重趋势,而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和植物神经障碍等多在发病前加速严重。掌握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不仅能够在早期发现即将发病的患者,而且有助于研究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国际运动障碍学会制定了前驱期帕金森病研究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流程如下:第一步,预测先验概率;第二步,计算疾病概率;第三步,判断是否为临床前帕金森病。目前,对于如何筛查社区内老年人是否具有帕金森病的前兆,还面临众多挑战。因此,临床应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平衡诊断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如何区别群体和个人的风险;建立指标体系和预警诊断路径等。





演讲题目9:应用人源神经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探讨

主旨报告人:吴景文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要内容:

间充质干细胞 (MSCs)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安全性,但缺乏显著性疗效。神经干细胞 (NSCs) 能够有效治疗帕金森病,提示它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可能也有效果。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短期记忆和空间认知功能障碍,且神经干细胞经鼻腔移植优于经海马移植。导致上述结果的机制可能是人源神经干细胞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脑内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从而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的Aβ蛋白水平,进而减轻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





演讲题目10:慢性缺氧与阿尔茨海默病及高压氧仓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主旨报告人:乐卫东教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主要内容:

低氧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并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部病理改变,促进疾病的发展。改善低氧的治疗措施如高压氧有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该研究团队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了20天的高压氧治疗,一天两次,每次20分钟,两次之间间隔15分钟。初步分析结果如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存在夜间低氧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高,且夜间低血氧严重程度及发生次数与认知功能相关;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空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等认知功能,且能够显著改善记忆力。





演讲题目11:磁波刀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主旨报告人:王梅云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MRgFUS), 简称“磁波刀”,是一套联合磁共振影像引导下的聚焦超声临床热消融治疗系统。MRgFUS能够利用高能超声在组织中聚焦产生的热效应,针对靶点进行消融,以达到治疗目的。另外,MRgFUS在利用开放血脑屏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目前,MRgFUS已被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萎缩侧索硬化、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中,具有不开颅、无需全身麻醉、患者清醒、治疗过程中实时反馈等优点。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在中国大陆地区首个开展了MRgFUS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8月21日国际主会场 纪要执笔人:王梅云





感谢为本次国际学术大会提供支持赞助的十一个重要大型企业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利康行(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数坤(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公信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