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这些机遇,你看到了吗?
发布于 2021-09-26 20:3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周伟(交通运输部原总工、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要力争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
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碳达峰、再经历60年至70年时间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相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这不仅给我们传统的发展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孕育着转型发展的巨大机遇。
01
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内涵与挑战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的年度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存在达峰年份和峰值。峰值产生的年份其年度碳排放增长率为零,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的“零排放”实际为“净零排放”,即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与其通过碳汇、碳交易等方式吸收的碳排放相互抵消,因此,碳减排和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来自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化和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所带来的交通发展愿望这种刚性需求,和“双碳”目标——我们对全球承诺的担当责任这种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推动交通运输的低碳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要义,是实现发展与碳排放增加的“脱钩”。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直接碳排放的大户,而且从发展规律来看,其与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提高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机动化过程中,未来一个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资源占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一步做到全面“脱钩”虽然力所难及,但应经过不懈地努力,加快实现由强度到总量的“双降”。
交通运输行业是主要“碳源”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4%。相比欧美等国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具有占比低、增速快、减排潜力大的特点。特别是公路运输,约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绝对主体和减排重点。
对比国外情况,欧美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一般会占到碳排放总量的1/3左右,同时在工业建筑等碳排放显著下降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还要保持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主要城市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比我国要高很多。从有关规律来看,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还会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三化叠加”发展过程中,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交通运输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用能结构尚不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总量还将继续增加,减排压力大,形势严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碳排放最后达峰的产业领域之一。
02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与机遇
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目前碳排放结构来看,公路是主体,占85%以上;铁路占0.68%;海运和航空大约为6%左右。对照这样一个结构,下一步我国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方面,主要的途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结构优化。宏观层面:优化运输结构,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中观层面:改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调整客运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人小汽车过度发展。微观层面:调整运力结构,促进运输车辆大型化和拖挂化。
二是管理提升。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财税制度,建立能耗和排放标识制度。中观层面:推广应用ITS技术和ETC技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叉口和收费站的怠速等候;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调整运输经营结构,提高运输组织化与集约化水平和运输效率(实载率)。微观层面:严格实施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排放标准,落实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在用车辆检测、维护,加大减排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交通出行等。
三是技术进步。宏观层面: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建设与养护先进技术与装备,提高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减排效能。中观层面:开发新能源汽车,提高车辆自身排放技术水平,改善营运车辆发动机技术状况。微观层面:加强驾驶员培训,推广节能驾驶操控技术等。
四是需求侧管理。在宣传教育方面,倡导绿色消费,加强文化创新。我国国情决定了解决交通问题不能走欧美发达国家小汽车为主的老路。但我国又处于“三化叠加”的发展期,人们拥有小汽车的意愿要比过去任何时候强得多。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城市居民改变行为模式,尽量选择绿色出行。要改变目前公众“有环保意识但缺环保行为”的现象,让绿色生活、绿色交通出行逐步成为一种习惯、文化和时尚。
要特别强调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扬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建立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明白自身交通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长远影响和后果,并能自觉地为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人们应当改变用大排量小汽车炫富、过分追求舒适便捷、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个人享受等行为模式,从而转向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可持续交通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立。
在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投资机遇,主要在交通能源、装备、建筑、物流、生态等方面,有可能都是数十万亿元级的规模。
03
做好推进交通低碳转型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碳排放源监测体系。以汽车运输碳排放为主要分析和监测对象,并兼顾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的碳排放情况,一体研究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问题,建立起有效的监测网络体系和排放清单,摸清底数。
二是强化公路运输“碳足迹”分析。国际上分析测算汽车运输碳足迹,主要有基于能源消耗和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以及基于排放模型的测算方法两套体系,我国在此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尽快予以加强。据此,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
三是合理确定绿色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设计几个基准和减排情景,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分析减排的潜力和减排成本与效果,构建排放预测模型,提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合理的阶段性“碳预算”目标,并据此重点谋划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燃油车退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是强化推进低碳转型发展考核体系建设。可以以碳排放监测、考核内容及其考核指标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指标与考核体系,为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内生动力。
五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研发,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
wang
qi
zuo
pin
1、以“碳中和”为导向的快递绿色包装 ——由趋绿至泛绿
2、通用技术与专有技术(上篇)| 当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
3、近期全国及部分省市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与解读梳理 附文件下载
4、天天快递:快递江湖的“帝国坟场”
5、面单的故事(上)——传统面单
6、《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single-use plastic products 一次性塑料指南》详解
7、“末端+支线”无人机运营场景成本分析
8、中通无人机在桐首飞,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魏遵红一行亲临现场观摩,董事长赖梅松陪同
9、金任群受邀出席“世界无人机大会”并作专题演讲
10、18页PPT!冷链快递保温箱(下)——循环使用体系
11、18页PPT:冷链快递保温箱(中)——配件与箱体结构
12、物流的结网之战
13、冷链快递保温箱(上)——保温材料
14、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难题出谋划策
15、金任群:社群团购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
16、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系列——活性包装
17、互联网企业的物流痴心
18、供应链的迭代、升维与进化
19、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系列——真空包装
20、中通研究院发布《物流强国》综合研究报告,探索中国物流强国之路
21、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系列——气调包装
22、拯救快递柜的时机已到来
23、构建新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标准已迫在眉睫
24、中通疫苗冷链解决方案
25、同城配送的7大模式,您了解多少?
26、2021:帮助企业成长的新方法
27、猜猜:总书记为什么要号召学习区块链?(下)
28、猜猜:总书记为什么要号召学习区块链?(上)
29、如何让千万辆快递车辆能安心服务大众?
30、即将复活的“落地配”
31、中通科技天团成员集体亮相
32、“真共享”爱彼迎已成功上市,“伪共享”互联网租赁又路在何方?
33、关于2020年 “双十一” 的几点思考
34、实战研究:用数学模型来破解快递末端的难题
35、“无人经济”为何变得“无人问津”?
36、中通快递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物流场景应用
37、区块链搭建流动就业人员社保体系
38、中国快递——出发吧!向着伟大航路!
39、“快递进村”该如何“乘风破浪”?
40、直播带货及其供应链研究
41、民生为要,让“人间烟火气”持续点燃
42、“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
4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
44、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系列(四) ——协同路径
45、从“分封制”到“郡县制”——通达系企业组织模式的历史演变
46、区块链搭建电商包装垃圾社会化回收利用体系
47、复盘“共享经济”——互联网新败局的警示
48、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系列(三) ——快递业的机遇与挑战
49、智享生活制胜之道——城市智慧物流
50、后疫情时代下对“无接触配送”服务的冷思考
51、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系列(二)——制造业物流需求分析
52、综合供应链方案-乞丐版
53、物流沙龙实录,行业大咖带您深度了解末端共享共配
54、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系列(一)——制造业物流服务简介
55、同城快递模式分析-简版
56、农产品冷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57、中国电商快递配送包装绿色化进程现状与发展报告
58、2018年独角兽企业分析报告
59、金任群:消费产业供应链演化史
60、重温《实体化区块链:内生于中通快递的共创生态系》
61、中通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上市物流企业盈利能力100强”榜单
62、在诺贝尔奖发布之际,向科学家致敬!中通研究院与西安交大联合发布《新能源报告》
63、中通快递实现自动驾驶货车路测 实现全程无人接管
64、金任群:关于快递服务纠纷适用有限赔偿原则的建议
65、金任群:零售供应链极简史
66、《国外快递企业的发展与中外比较》——中通快递发布研究报告
67、中通快递:企业文化塑造龙头,现金充裕决胜战国
68、中通快递发布研究报告——《实体化区块链:内生于中通快递的共创生态系》
69、工业级无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70、“新”零售:供应链变革下的新产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