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公园”解读

发布于 2021-09-26 22:04

前  言

“国家乡村公园”,是王子夫[1]先生率领研究团队近十年来探索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国家乡村公园选址标准》、《国家乡村公园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乡村生态小镇规划系统研究》、《乡村生态村落、生态人家建设标准》、《海绵乡村模式》、《中国山地丘陵产业经济模式》、《农村互助合作社单元经济模式》、《乡贤计划—中国乡村精英循环修复模式研究》等。

人类从原始共产部落农耕社会形态,通过数千年的自身演绎与发展,经历历代国家治理者、政治家与仁人志士们殚精竭虑改良,形成了今天乡村社会形态。当今乡村建设、治理与发展的成熟理论,既包含有自三十年代始至今中国乡建实践中诸多热心乡村问题杰出研究者们的思想理念,也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后近七十年和平时期政治家与研究者们对乡村发展认知甚至改良,连续不断的中国百年乡建的经验探索,才有了今天相对文明的乡村发展理论与格局。在新时期不断改革与创新环境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执政党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原有的方法与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各部委在维护国家权力意志时,大多按照部门自身职责与权属履责,由此出现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的现象,使国家政治资源与财力、物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历史经验与教训提醒我们在解决乡村问题时,尽量贯彻践行标本兼治理念,使中国乡村产业经济、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时,反复强调用“三产融合、多规合一[2]”的工作方法推动乡村建设。因此,该课题主要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战略层面探究中国乡村建设顶层制度设计、可推广模式上寻找通道与方法;从技术层面探究美丽乡村建设中多规合一、民居改造、产业融合、生态村落、生态人家、生活方式等,推动社会文明与提升乡村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成果;从社会学层面探究乡村治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及未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公共管理、公平分配、产业发展、乡村教育等系统体系展开研究,实现未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

该课题由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大美城乡规划咨询公司、武汉创业智库生态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北京天道蓝图规划设计院、湖北捌佰匠景观设计工程公司、武汉大楚凡工景观建筑设计公司、武汉三维码乡村置业顾问公司等20多家国家科研院(所)及社会专业机构,根据研究前期设置条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目前政府支持主导、生态环境良好、有市场主体介入的行政村或自然湾先行先试。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实施规划设计、模式研究、顶层制度设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指导,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运营、制度模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并通过建立乡村人才智库、实验基地、示范村庄等形式,采用解剖麻雀的工作方式探索、寻找乡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国家及地方政府乡村建设规范、统一及实践,找到解决问题并可推广复制的模式。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自2013年始,接受相关市、县(区)、镇(乡)政府邀请,先后在河南省漯河裴城村、江西省全南县高车村、新余市白梅村、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石柱村、嘉鱼县官桥镇官桥八组、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漫云村、百福店村、通城河村、随县万福店、陈家冲村、金锣山村等地统筹规划、建设,并在河南裴城村、湖北随县万福店、江西高车村安排院内专家驻地实践推广应用[3]。

2016年,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南分院进入武汉市黄陂区,与黄陂区农业委员会合作,从黄陂北部山区185个行政村中选择12个行政村或自然湾,共同探索城市近郊乡村产业与乡村建设发展模式。结合武汉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乡工程”、黄陂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相继推进“国家乡村公园”建设模式。其间通过搭建智库平台,创建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创新孵化实验基地[4],引进高校与社会研究机构,根据黄陂地理位置以及南城北乡、南工北农地理与产业格局,研究乡村产业、乡村旅游、民居改造、生态村落、生态人家、农民返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洁美家园建设、乡贤反哺农村、乡村养老托养、乡村教育培训、基层组织建设、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公共管理、公平分配、乡村农企股份合作模式、乡村制度建设等。力争在十三五期末,与黄陂区农委共同推出3-5个相对成熟的“国家乡村公园”示范村庄。

2017年8月,政协黄陂区委员会以正式文件《关于将黄陂区中北部“国家乡村公园”示范建设的建议案》[5],上报政协武汉市委员会会提案委,提出把黄陂区中北部12个街(乡)1517.59平方公里整体作为“国家乡村公园试验示范”打造。



[1]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创始人。国家发改委原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地质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著名策划人、乡村问题研究专家。受聘于多个地方政府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顾问。
[2]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河南裴城村驻点专家: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宋同健;随县万福店、江西高车驻点专家:湖北捌佰匠景观设计工程公司总经理祁洋洋等。
[4]选址黄陂长轩岭仙河店村夫子台文化遗址,兴建“武汉创业智库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创新孵化实验基地”,租地500亩,建专家大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5]政协黄陂区委员会2017年8月1日,以正式文件上报政协武汉市提案委员会。

理念解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50.32%农村人口通过在山水林田上劳作,支撑与养育49.68%城市人群。因此,对于发展中中国,如何使农村农民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和谐稳定、国家强盛,成为历史对新时期执政党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围绕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生产技能水平、改善农民文明生活方式这一目标,积极行动并提出“农业公园、水利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传统村落、景观村落、旅游名村、旅游名镇、生态小镇、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幸福村、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综合体”等多业态、多形式助力乡村发展,但由于始终停留在各部门自我管辖权属范围内运行,名目繁多、多头并进让乡村管理者无所适从。此外,政府用于支持乡村建设的政策性资金,由于缺乏系统整合模式,致使乡村资源与政府投入资金造成浪费。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快慢,取决于人们掌控事物规律的能力、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慧眼、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社会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潜藏在事物不断变化之中,这些不断转换的社会矛盾,都将会对国家治理者和不同领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明确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为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精准目标。报告在阐述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上升到国家六大重点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治理最终目标。由此足以表明作为执政党重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心与自信。
基于历史传承及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我们提出“国家乡村公园”概念,与社会共同探索中国未来乡村建设、发展新目标、新模式、新理念。
一、“国家乡村公园”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学说,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基础上,劳动者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发展的方向[3]”,也是人类未来的社会秩序。
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其生产、生活、文化、制度在各个不同历史条件下派生出不同乡村社会文明形态,不同变革衍生出来的社会形态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国家乡村公园”是未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共建的中国乡村治理的新型社会形态。“国家乡村公园”是以农业生产、乡村生活景观为主,具有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科普教育、文化传承、游憩保健、休闲度假、维持生态平衡等多重功能,在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产生活基础上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社会人群提供可自由选择的观光、游览、休闲、体验、教育等物质精神产品输出的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国家顶层制度与模式设计,充分实现乡村自治的乡村共享经济社会。
“国家乡村公园”定位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乡村社会文明形态,是整个国家乡村治理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它包含了执政党对广大乡村建设理念、乡村社会新秩序建立、农民生产、生活物质条件标准的追求,同时也包括了国家、社会、民众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分配、整合利用、共建目标的确定,最终在中国乡村社会形成集“安居乐业、健康富裕、文明幸福”为一体的新型农村。
1、“国家乡村公园”名称解读
乡村与农村。其均为非城市化地区。乡村,是界定在一定范围内以农业劳作、居住、产业经济为主的单元聚落形式,但它更多是一个审美意义上文化与精神的概念。如乡里、乡党、乡亲、乡愁、十里八乡等,因此,乡村,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态的总和。农村,则是一个较为纯粹的经济概念,一般指把农业生产资源以及以劳作作为赖以存在发展为前提居住人群的环境。
公园。是指政府出资修建为公众提供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场所,有较完善设施和良好绿化的公共环境。
乡村公园。是以乡村山、水、林、田、居自然景观为基础资源,社会围绕为乡村劳动者生产、生活方式提供的服务设施和乡村人群文化精神需求的活动形态,涵盖农业生产、生态化田园风光、园林化乡村气息和市场化创意文化等景观及乡村居民生活场景,融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乡村产业文化等于一体的新型公园形态。乡村公园是农村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洁美家园建设、改善农村农民生产方式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理论践行。
国家乡村公园。“国家乡村公园”则是由国家政策主导、资本引领、广大社会共同参与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国家乡村公园”定位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乡村社会文明形态,是整个国家乡村社会治理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它包含了国家执政党对广大乡村建设理念、乡村社会新秩序建立、农民生产、生活物质条件标准的追求,同时也包括了国家、社会、民众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分配、整合利用、共建目标的确定,最终在中国乡村社会形成集“安居乐业、健康富裕、文明幸福”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不断转换以及2017年中共中央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指出的新时期社会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国家乡村公园”建设,消化与逐渐削弱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
    “国家乡村公园”充分依托乡村山、水、林、田、居等自然、人文资源载体,由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社会认知,对乡村不同生产、生活要素进行整合,满足乡村居住主体农民实现科技生产、有质量的文明生活,通过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洁美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建立一个“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人民幸福”的新秩序乡村社会。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农村人群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过得上好日子”最本质的生活诉求。
2、“国家乡村公园”实现目标
“国家乡村公园”是新时代乡村社会文明形态,从而展示国家治理乡村的政权意志与决心。通过“国家乡村公园”建设,体现国家政权意志、国家执政为民理念的构想,包含国家对社会稳定、以人为本基本纲领、人类社会生态平衡、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具象形态的载体。“国家乡村公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双百年”奋斗的中国乡村革命最后成果的固化,是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理念在历史变革时期理论的践行,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后的乡村社会形态,也是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中国国力与中国共产党为全人类谋求幸福的共产主义政治纲领的载体。
3、“国家乡村公园”建设目标
“国家乡村公园”充分依托乡村山、水、林、田、居等存在自然、人文资源载体,由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农民参与、社会认知,对乡村不同生产、生活要素进行整合,满足乡村居住主体农民实现科技生产、有质量的文明生活,通过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洁美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建立一个“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人民幸福”的有秩序乡村社会。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农村人群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过得上好日子”的本质生活诉求。
4、“国家乡村公园”资源与利用
“国家乡村公园”资源主要指在乡村地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风景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设施、农家活动、村落古镇、农耕文化、风土民俗等乡村景观等,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充分挖掘乡村生产、生活以外观光、游览、休闲的价值,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资源利用,为城市人群人们提供领略乡村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回归自然需求的公共开放场所,从改变城市人群两栖生活方式入手,使其相互交融,达到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发展之目的。同时,政府通过扶持、组织农民参与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经营,在为城市人群到乡村游赏、旅居人群提供具有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验产品供应,成为未来乡村农民产业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使政府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后资源剩余价值得到可持续发展与最大化利用。
二、“国家乡村公园”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是一个对外物质与精神产品输出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人们自主游憩,多以农业生产景观为主,具有农业生产、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综合服务游憩保健、休闲度假、维持生态平衡等多重功能,为社会人群提供观光、游览、休闲、体验、教育为主的多种休闲娱乐活动地域。
1、农业生产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包涵整个乡村社会,主要功能为农业生产,以农、林、牧、副、渔业态资源为依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游览相结合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劳作、生活享乐型公园。因此,与其他类型公园相比,“国家乡村公园”主要具备的是农业生产功能。
2、游憩保健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以大自然空间环境为背景,在其山、水、林、田、农作物、农场、庄园等人工劳动生产效益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社会、生态风景,可使人们在此沐浴自然,接受阳光,感受清新空气、享受鸟语花香,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修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使人的精神状态更加健康。这是新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后为社会人群提供的城乡两栖生活方式,具有其他传统公园不可替代作用。
3、科普教育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可以适度开展教育和培训项目。结合乡村资源特色,利用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后的良好硬件设施、优越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参与生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认识农业发展历史,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的机会;通过趣味性活动设置和特色鲜明景点建设,让人们在游憩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对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农业技术、民俗文化以及传播现代先进生态、农业生产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4、文化传承功能
建立“国家乡村公园”,使乡村特有生活文化、民间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并创造出独具特色、与时俱进的新型乡村文化。通过传统农耕文明和休闲娱乐性思想交融、民俗习惯凝聚,使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悠久的乡村民俗、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得以延续与展示,使其在“国家乡村公园”的开发中得到保留和发展,融入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特色新内容,赋予新的生命含义,使乡村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发展与提升。
5、综合服务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具有服务功能及形式多样化特点。目前旅游风景区单一的游赏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活化、多元化需求,“国家乡村公园”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改造、产业植入,逐渐以“乡村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的“四变[4]”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抓手,为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人群提供不同类型休闲产品,创造一个清洁、优雅、方便的生态自由环境,把乡村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资源利用经营和管理模式导入乡村,方便游人吃、住、行、游、购、赏活动,从多维度展现农业文化和乡土风情素材,通过生产资源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使乡村农民从服务项目中得到收益,从而提高“国家乡村公园”综合经济效益。
6、生态维护功能
“国家乡村公园”是一种新型乡村景观环境形态与社会管理体制,它包含国家目前各部委正在推进的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农业产业园、乡村湿地公园、乡村庄园、生态村落、传统村落、景观村落以及各个时期、各地不同资源形态、各类特色村落与特色小镇、,以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提高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提升乡村人群生活品质为工作基础,其生态维护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系统对自然环境调节,如乡村生态化技术利用、海绵乡村实践、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空气、固碳制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三、“国家乡村公园”与其他公园区别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需求,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本土拥有的资源环境形态、文化文明认知、生活需求、品牌需求与人类对资源环境与物种保护等,纷纷设立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多种资源形态并由国家投资、政府设立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的各类公园,这些公园类型虽然有一定相似和交叉,但在性质、概念、目标、规模、游憩内容等方面却更趋向于单一资源保护与利用,与“国家乡村公园”至少存在有三个方面区别:一是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区别;二是服务于生产型与非生产型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区别;三是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区别。这些公园的建设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由国家投资、管理,为社会公众生活、科研提供研究、教育、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
1、“国家乡村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区别
城市公园,是城市游憩绿地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属政府投资的市政建设,由政府相应部门负责维护管理,为本市居民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普、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提供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开放空间。城市公园大发展是在 19 世纪中叶,美国为缓解工业革命所导致的城市环境压力 ,国家投资兴建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5]。纽约中央公园建成后使用率很高,广受市民和游客欢迎。嗣后掀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各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建设。
   “国家乡村公园”与城市公园虽然都是以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游憩型开放空间,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区别:
⑴、用地性质的区别。城市公园用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参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平衡。包括一般城市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纪念性园林、动、植物园、广场绿地、森林公园等)、还包括居住区公园、街旁绿地。
⑵、功能上区别。城市公园多以人工游乐设施为主,供人们休闲、散步、娱乐,公园还会在不同季节举办各种专题花卉展等丰富市民业余生活。
⑶、景观属性区别。城市公园一般以人工景观为主,城市气息浓厚。如人工湖、喷泉、假山、草坪等造景要素。植物配置多以人工修剪的各种形状的绿篱,大量引种外来观赏性树种和奇花异草。而“国家乡村公园”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作物为核心景观,突出乡土风情、自然朴实氛围,除设有必要的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外,很少有其他建筑、园林小品,多为自然景观与天然材料制作,尽量贴近自然融合自然;植物群落以自然生长的乡土经济植物为主。 
2、“国家乡村公园”与郊野公园
“国家乡村公园”与郊野公园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郊野公园一般为大面积森林、草原、山体、丛林、沟谷、水体和海岸、浅滩等,其次是半自然生态系统如次生林、农田、人工生态林和特色果园等。郊野公园为游人提供野外休闲游憩等活动,但主要还是对稀有物种进行保护,根据条件建立基地,引种繁衍,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郊野公园无论是人工修建还是天然生成均重野趣,其精髓在自然环境,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旅游区域,缺少人类生产活动的行为。
“国家乡村公园”主要是国家主导的以乡村农民生产收益、生活宜居为主要形态、以其他进入该区域游乐机会客源为辅助的形态。香港于 1976 年颁布的《郊野公园条例》规定,在郊野公园的范围内,一切破坏自然资源和损害生态的活动都会被禁止,所有动植物区都受到法律保护。《港澳大百科全书》[6]关于郊野公园定义:一般指远离市中心区郊野山林绿化地带,开辟郊野公园之目的是为社会人群提供回归、欣赏大自然广阔天地游乐。
3、“国家乡村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区别
国家公园,是以人类社会共有公共资源、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矛盾尖锐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通过这种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模式,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较为典型的是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后,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近10000个国家公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乡村公园”的提出与建设,旨在通过国家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农业设施投资中,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在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后资源剩余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藉以改善乡村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条件,推动中国乡村文明进程;合理调动乡村景观资源,展现乡村传统文化内涵和特色风貌,营造宜居、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环境。      
“国家乡村公园”示范试点,主要是在于如何坚持国家投资扶持美丽乡村建设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看到乡村的“变”与“化”,最终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乡村资源产业化、田园民居景观化、农业生产现代化、政企共建制度化”。其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福利建设标准按照千人进行规范,摸清家底,使中央政府对面临的乡村建设规模投入有一个相对精准的统计计算;通过标准规范制定后,国家对未来乡村建设周期目标更加清晰,根据国家财政收益情况预算投入,确定在本世界中叶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富民之梦;在政府解决配套设施基础上,通过产业模式设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投资乡村产业,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在充分满足乡村劳动者生产、生活基础上,围绕实现乡村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基础上,实施创新制度设计,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道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对比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了质的变化。
产业依然排在振兴战略的首位,而且要由“发展”到“兴旺”,可见我们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中,要牢牢抓住振兴产业,离开产业的兴旺,其它目标根本不可实现或不可持续发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而且位次提法靠前,表明生态建设的重要,发展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风文明”的要求和位置得以延续,表明农村文明建设依然十分重要,也是多年来农村发展的短板,需要持之以恒的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由“管理民主”,养成民主习惯到“治理有效”,体现在治理能力的建设,治理方式的改进上;由“生活宽裕”,实现基本小康到实现全面小康的“生活富裕”上,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参见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
[2]参见中共中央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工作报告。
[3]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7页。
[4]参见《中国乡村建设“四变五化”中的制度与策略》·王子夫2012
[5]1858 年设计师唐宁(A.J.Downing)和奥姆斯特((F.L.Olmuted)的竭力倡导建立。
[6] 1993 年出版。

结  语

民族复兴,乡村振兴是关键。中国近百年乡建之路,既为我们后来乡建者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同时也留下无数惨痛的教训。中共中央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指出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我们每个历史时期有识之士不间断地付出艰辛努力。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传统文明类型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一部完整展现我国农业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以及文化文明的社会发展全科书。我们从历代王朝对于农业的重视与关心可以看出,无论商周时期乌托邦式的“井田制”、宋王安石的“青苗法”还是明嘉靖年间推行的“一条鞭法”等制度,朝廷主要还是从土地上获取税收,敛取财富。中国的农村改革从“轻赋税、薄徭役”到今天农民种地不纳粮、不交税,政府还予以农民按地亩补贴、投资美丽乡村建设,实在是一大飞跃。这一飞跃不但说明了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

凡此种种,皆为百年乡建薪火相传。目前,而中国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与我们正在主张呐喊的“国家乡村公园”理论、实践探索,还期待与您接力同行。

   撰稿:王子夫  编辑:祁洋洋    ©大美城乡(武汉)工程设计集团
 · 捌佰匠 · 

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一揽子服务!

· 业务范围 ·

园林景观、环境改造、乡村市政设计、施工一体化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57附5号,省直综合服务中心北楼4-5F

大美城乡(武汉)工程设计集团

联系电话

(+86)27-87319308  15972092586

电子邮箱

bbj-2016@qq.com

大美城乡(武汉)工程设计集团

(13家公司发起成立)

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
湖北乡建智库研究院
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南分院
武汉大美城乡规划咨询公司
武汉大楚凡工景观建筑设计公司
湖北捌佰匠景观设计公司
湖北捌佰匠建设工程公司
湖北汇侬谷乡村产业运营公司
湖北数字乡村规划设计院
乡里乐(湖北)田园休闲服务公司
武汉新思茫生鲜食品加工配送公司
武汉三维码商务咨询管理公司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乡村雕塑分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