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仅引发了社会热议,得到广大父母的支持,引发了大洋彼岸股市的震动,让新东方、好未来等培训和网络教育平台股价覆没,充分体现了教育作为基础的民生,牵一发动全身,一招活满盘。
那为什么说“双减”政策对于乡村、对于乡村振兴也很重要、或可成为其有力助推?双减的准确定义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这样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出城市,目前我国小学生数量在1亿左右(2018年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10564万、中学生在校生约5000万左右,初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5736万),这1.5亿人将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就有可能走进乡村。第二点“双减”政策不是孤立的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这边“减了”,那边就要“增”;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就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中小学生在提供了学工学农、综合实践教育的渠道。劳动教育、学工学农,乡村成为重要舞台。
在上述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学校机构要“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林场、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验室、实训基地“”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学农实践基地”作为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的独特价值显现出来,成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在全面深化改革、教育“双减”、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以县市为单位,探索建立“学农实践基地”,打造示范成为创新突破和落实党中央精神的有力抓手。降低应试教育培训,增加劳动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一种要求,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选,纳入学分管理,实现正向引导。
因此乡村就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活动和学习的广阔天地。学农就要下地,在乡村生活就要住乡村、吃农家饭,学习乡村文化就要认识乡村。
相关主体,不管是基础政府、教育机构、社会机构,都要积极推动乡村相关建设和提升,大力落实农田改造、乡村升级、卫生达标、文化培训、农民培训,让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所以“双减”政策对于乡村也很重要,或可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但怎么实现“双减”、学农实践基地与乡村的实际结合呢?就是要在充分选址、规范操作的条件下,打造“学农实践基地”。依托县市区近郊区域,择址改造建设50到100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场景多样的“学农实践基地”,以农为基,以学为主,强化对本地中小学“整班整建制”的对口服务,突出劳动教育,兼顾农业认知、自然教育、强身健体等,通过课程设计和组合,实现基础教育和社会服务,强化基地与周边农业区、乡村、小城镇的有机组合,实现专业化的运营、公益性的基地,打造“劳动教育+”的乡村功能创新板块。
建议可以分为“农业田园实践区、农业课堂区(室内)、接待服务区、设施配套区”等:
·1、农业田园实践区:以农田为主,含大田、菜园、大棚、科技农业等。
·2、农业课堂区(室内):会议室、农业展览馆。
·3、接待服务区:餐饮、住宿等,以乡村民宿、乡村酒店、大型农家乐为主。
·4、设施配套区:景观、游览、河流、停车场、厕所等。
当然学农实践基地项目推动,更为关键的是,政策的支持、当地校企联动机制的完善、课程的设计以及专业运营团队的操盘。关于“项目效益”的认知主要包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稳定收入;做足周六、周日的项目活动,增加项目收益;开发周边产品,比如农产品、乡村主题民宿、定制化的研学培训等。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