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停电?全国各地为什么突然限电?

发布于 2021-09-27 16:20

Sep.27.2021

紧急停电?全国各地为什么突然限电?

 近几日,东北多地突然通知停电,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些地方甚至一天停几次,而有些地方停电超过了12小时。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国网通化供电公司分别于9月23日晚10时左右发布通知,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按东北电网指令,吉林(省)电网于当天16时37分采取限电措施,全省9个市区均执行了限电。

   对于当晚被紧急限电的东北居民来说,很多人都没有准备,这种突发状况且是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不是在东北,全国各地都陆续拉响限电警报,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广东等在内的至少十余个省份均出台了限电令。比如制造业之乡东莞,普通的制造业停电4天,高耗能的制造业停电一周。一场大规模的限电停产开始席卷我国大陆。

拉闸限电,打响警报

 以往生活中最不担心的用电,在近几日似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九十月份,正是企业生产的高峰期,不过,很多企业现在担心的不是没有订单,而是没有电。尤其是珠三角,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限电潮”,“开三停四”还属于情况较好,也就是一个星期开工四天,停产三天,根据规模、行业、性质的不同,限电幅度会有不同。

  从本月初开始,江苏省就开始严格的“能耗双控”,随后广东省开始限电,然后迅速扩散到云南、广西、浙江等地,目前全国已经有16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力度较大的宁夏,直接就强制高耗能企业停产限产一个月。而广东省和江苏省这两个制造大省,也对相当数量的制造企业进行了拉闸限电,强制减少生产量。

   此次限电却不仅止有制造业受到牵连,从目前涉及的限电企业中,可谓是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有些企业干脆直接放假一个月,把自己的原材料采购订单也给取消了。

为何拉闸限电?

对于这次限电,首席财经观察给出了明确的分析。一方面,为了实现低碳化,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电力紧张。

  以往并不缺电,现在经济由于疫情影响属于恢复阶段,更没有像2008年前后全球经济危机的现象,为何全国电力还会如此紧张?

  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光伏,风电,核电发电比重持续增加,但由于此前占比较小,发电的主力依然是煤电。而长期以来,在资本市场中,无论是光伏,风电,水电,只要是与电力有关的企业,都在猛涨,煤炭股也在大涨。

  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电供应紧张。由于煤炭价格的暴涨,导致当前很多火力发电厂压力巨大。所以在煤炭价格暴涨后,已经有一些火力发电厂,面临亏损压力。

  煤炭价格狂涨,电力供应紧张,是拉闸限电的客观原因。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被点名的省份能耗双控压力就变得非常大,只能限电、停产。尤其是广东省,不仅是一级预警,同时它本省的发电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据了大概70%的比例,两个原因叠加之下,限电、停产就成了必然。

  而在限电的背后,则是一场惨烈的金融战。不仅是煤炭,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暴涨。天然气,亚洲一年暴涨600%,钢铁涨幅惊人,铜,铝,最重要的金属原料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实际上,监管层对大宗商品的疯狂上涨行为,也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短期回调之后,又继续疯涨。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定价权。没有疫情的时候,也没见大宗商品如此疯狂。全球疫情导致供应偏紧是一部分原因,最直接原因就是美联储趁疫情大规模放水。

  美元还是当前世界的主导货币。

  把原材料价格无限抬高,上游的通胀就输出到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

  有人说,原材料涨价,不是利好我们很多企业吗,譬如钢铁,煤炭,化工企业。没错,他们是上游通胀的受益者,而且可能受益只是一时,更苦的是需要原材料的制造企业。

  因此,在这种局面下,对疫情期间收获了大量全球的中国制造业非常不友善,只有通过限电停产,停止制造企业的盲目扩张,最终才能受益。

  拉闸限电,虽然会牺牲一部分规模,但一场无序的金融战,熬到最后便是赢家。

这还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身边触手可碰,从未想过会稀缺的东西,会实打实地和国际金融相抗衡。加油!

                  作者:姜曼殊

                        第四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