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人工耳蜗,到底能给一个群体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于 2021-09-27 21:39

·中关村硬创空间·


你能想到,如果你有一天早上醒来
听不到鸟叫蝉鸣、听不到电视广播的声音
听不到楼下老太太们广场舞播放的凤凰传奇神曲
甚至听不到自己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那会是什么感受?

是的,这就是“听障人士”的世界

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沉默且无声的。

让听障者重新听清世界会有多难?过去二十年间,人类想到的终极解决方案是人工耳蜗——它给人的感觉,有时就像在高速行驶的地铁车厢里进行通话。现在,基于人工智能的降噪技术则试图剿灭这些阻挠听觉的恼人噪音。最新的试验中,基于AI降噪技术的人工耳蜗被植入到一位广东女孩的耳内:她第一次听到了风声,鸟鸣,以及属于母亲的独一无二的嗓音。这项人工智能技术理想中的终点,也正是赋予人工耳蜗与人耳相同的听力。它象征着科技的无限可能,也是一场向善的努力。


当AI遇上人工耳蜗,语音清晰度、可懂度提升40%

9月26日国际聋人日,腾讯会议旗下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聋人协会、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中国耳蜗厂商诺尔康神经电子、全球头部人工耳蜗厂商美笛乐MED-EL等机构和合作伙伴,在深圳共同举办“科技有爱,让生活无碍”天籁行动升级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基于AI降噪技术的“人工耳蜗+手机伴侣联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听障人士“听得清”体验;推出全球首个集听力测试、AI辅听、远程听力服务一体的平台,解决听障人士远程康复痛点;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发起“悦耳行动”等系列公益活动,推动“天籁AI技术”惠及更多听障人士,助力信息无障碍社会建设。

这些表述看似专业,但给听障人士甚至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切切实实的。

手机伴侣+人工耳蜗,用AI让听障群体“听更清“

对于患有重度及极重度耳聋的听障人士,安装人工耳蜗是目前帮助其恢复部分听力的唯一有效手段,正如近视或远视的人需要配眼镜看得更清晰,听不见或听不清的人往往会植入人工耳蜗或借助助听器听得更清晰。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可将声音转为电子信号,通过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不过,人工耳蜗绕过了外耳和中耳,直接刺激内耳,使得人的生理降噪能力无法派上用场,降噪能力有限。

市面上大部分人工耳蜗并不能隔绝嘈杂吵闹的环境,而且会丢失很多声音的细节。于是,天籁实验室联合国内最大的人工耳蜗厂商之一诺尔康(Nurotron),经过长达半年的技术验证,最终从架构上确定了“手机伴侣+人工耳蜗”的联合解决方案 诺尔康的实验检测数据显示,腾讯天籁AI音频技术与人工耳蜗的结合能让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平均识别率达到96.28%,其中带噪语音识别率为93.38%,环境噪音中声音识别率达到94.24%。 这款“人工耳蜗+手机伴侣”的解决方案,使人工耳蜗的语音清晰度、可懂度提升40%。一方面,让人工耳蜗使用者能够真实辨别环境“噪音”,获取“有效”声音;另一方面,将人工耳蜗与手机伴侣间的通信延迟缩减至150毫秒内,降低使用者的听觉延迟感,极大程度提升了听力体验。

让听障人士远程康复治疗

通过软件集成天籁AI语音增强功能,解决听障人士远程康复治疗痛点。天籁实验室和美笛乐共同开发出一个集听力测试、辅听、远程听力服务于一体的APP美讯听宝,帮助听障人士在疫情出行不便的情况下,不出家门也能通过听力测试功能随时掌握自身听力状态,并远程连线听力和康复专家接受会诊调机和康复指导服务,帮助更多听损人士在语言能力康复的黄金期,重新让耳朵苏醒,学习说话和沟通。


“美讯听宝”APP

科技向善,助力无障碍社会建设


我们也看到,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音频AI技术,从人工听觉辅助治疗领域进入听力筛查领域,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应用。

AI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业、金融等产业场景为产业客户带来价值;还可以在适老、听障等社会责任领域进行应用,助力无障碍社会建设,实现人工智能价值最大化——服务于人。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音视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AI技术消除多种场景下的噪声,抑制混响、回声、啸叫等各种类型的声学干扰,帮助人工听觉用户提升在复杂声学环境下的基础言语交流能力、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等娱乐体验。不仅如此,用户也可通过搭载AI技术的APP,获取个性化听力测试,利用数据化、人工智能进行听力预防筛查,从被动、应对性的就医诊疗,转向主动、常态性的预防保健。

从长远看,利用AI、大数据融合能力,将帮助优化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数据驱动,也能让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人群的健康需求。我们相信技术开放、生态共创,能让科技创新更快、更好、更广泛地服务于人。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广告

柴雪玮璇苹果12数据线PD快充充电线iphone6s7Plus8x11xr手机车载ipad充电器线 20W快充套装(1M)

京东
119.00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