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3.0时代,你跟上脚步了吗?| 文礼书院讲师培训营一期一阶学员心得

发布于 2021-09-27 22:06


读经3.0时代,你跟上脚步了吗?


“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培训营一期一阶三班

学员:刘世芬

说来惭愧,自己在读经这条路上走了十多年了,却不曾系统完整地;真正了解过读经教育,更没有把握读经教育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号称资深的读经家长和堂主,却也从来不曾问过自己,到底对读经教育的目的和根源是真的懂了吗?这次虽说是勉强参加了”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营的培训与学习,但对我而言,却有另一番意外的收获。看似偏离了自己学习牟著的初衷,其实不然,把读经教育的架构系统以及成立背景通透了,更加有益于后期牟著学习的深度切入。当我们完全放下自己,学会去接受和感恩的时候,才会知道,原来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有的只是当下的诚意。《礼记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通过这几天紧张的讲师营学习,让我真切地重新认识到王教授的儿童读经教育理论,是何其广大高明,立意又是何其深远精微。

以前只知道读经好,于是仅凭一腔热血激情,就埋头实践了十多年。真庆幸我自己这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偏,更没放弃。然而读经教育的1.0时代、2.0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已是读经3.0时代,请问我们教育同仁们,你们跟上脚步了吗?所谓3.0时代,就是不再凭着激情,而是凭教育的道理,凭理性的思考,即让一切的道理回归于人类本有的理性上来,只有这样读经教育才能永不言败,因为激情是属于一时的,形而下之气的兴发,它终将烟消云散,归于平静。只有立足于人性本质,回归教育的根源所在,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看似王教授是在讲读经,其实他是在讲教育;看似在讲教育,其实是在讲文化;看似在讲文化,其实是在讲人性;看似在讲人性,其实是在讲天理、天道,而天理、天道,本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由此可见,教育就不仅仅是针对儿童的事,尤其是读经教育,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切身去关怀与实践的终身大事,更是全社会乃至于全世界、全人类所共同要担当的责任所在,因为人性本自如此!

至于“儿童读经”,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王教授最终的目的是要借由儿童读经这一方便法门来接引全人类、全世界的人,走向读经大时代,以期待人人都得到经典的启发,回归人性本质,这就叫“擒贼先擒王”啊!尤其是我们有幸恰逢生在这个人类文化融汇的大时代,也正是人类命运转机的一个节点。

从人类的命运来讲,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这是老天给人类透露的天机,它给我们机会,要我们抉择。如果我们在这样的时代里,不具备心胸雅量,没有正法眼藏,则如何面对如此丰盛绚烂的中西文化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如何合理恰当地安排呢?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是全人类全世界面临生死关头重要的一种大能力。然而这种大能力的培养,正是要期待这批读经的种子开花结果,文礼书院正是为这一大时代的担当而挺立于天地间,而我们每一个人也正为这一大事因缘而来!

2021年9月3日


学问溯源也要老实大量


“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培训营一期一阶三班

学员:李子玉

参加讲师营以来,好似回到来书院前的一种状态,精神随时处于紧张难安,希望达到心中理想中的样子,总觉得有尽不到,再尽一步,还是尽不到,仿佛每一寸肌肉都被我的精神提起,却发现越是如此,越是不能向前一步。思维退转,退转到看自己已经走过来的路,都觉得陌生。常常问自己,难道这段时间的累积,会在短短几天里被打回原形了吗?

来此山中,所为何事?一念清明,万念放下。做对的自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只为每一个当下所尽之心安不安,随时又能肯认并接纳好与不好。执着于追求理想,理想便不再是它本身。今日之我,是过往之我的累积。享受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要重获自在。

学习收获:每一次对讲,发现自己未畅通之处,回到原文理清脉络,思考稍微一懒惰,稍微一滑转,便不得其正。想要跳跃一下,便会觉得不够通畅,良心不安。昨日抽到三原则,刚上台我下意识想到教育内容那一块儿,全幅、全程反复回环讲述的那一段,对这一段的梳理,还不能很自如,思考有滑转,想要抓住提纲里的要点概括讲述,果然卡在这里。想要再返回去,已经返不回去,便给自己泄气了。回到座位,重新把这一段思路理清了两遍,先生这段没有一句话可以绕过,全程配合全幅一起讲,并随时对当前教育反思,五个问题环环相扣,把握清晰后,心里挺高兴,思考力也要老实大量。

这次对《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的学习,的确是自接触读经教育以来,对读经教育理论探究追溯最深入的一次。越学越觉得先生高明广大、圆融无碍,越学越更能看清自己思考之不足,很多概念不真懂。学问溯源也要老实大量,对理论内容体悟最切己的一点是老实大量只管读,唤醒内在深远的人性,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熏陶、涵养,这种德性涵养将是未来人生的基础,孩子教育不可等待,更不可含糊。

希望接下来的学习,随时精进奋发,随时悠游涵泳。

2021年9月3日

以最大的诚意,展现自己!


“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培训营一期一阶三班

学员:王海华

放眼一看“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营培训班,就数我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做,迷迷糊糊的,好像也在老实听话照做中,但没有抓住把柄,不知应循怎么样的路去走,不敢走。停在原地中打转,无法深入,无法找到源头。

处于恐慌、焦虑、着急中的圈圈里,产生一种自责的心理。但这种心理的态度很快转变了,告诉自己安于当下,享受当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心态转变了,但学习模式的柄还是没有寻得。泰戈尔有句诗说:“只管向前走吧!不必采拾路旁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地开放”。所以只好一直跟着每天的课程,傻傻的,呆呆的。但在9月1日这天,我在日记中记录“书是书,我是我,我们是平行线,无法交集”。晚课结束时,自己在安静背提纲,脑子一直回响老师说的:“提纲是要回原文的,当你在回原文时,你会发现先生文字的精炼,不可删一句”。突然间,发现我背的提纲,它自动回到原文了。当回到原文时,平时我要删除的句子、段落,真的不可更改,一句不可删除。不然味道就变了,上文不接下文的,很神奇。我称这阶段为幼稚期,吸收、记忆、储存、酝酿。这阶段最重要的是直觉,如果早早对文章有种直觉,则会早早吸收吧!无法更好吸收,更不知如何记忆,没有记忆,何来酝酿呢?俗话说:“错过时机,永不再来”。不仅十三岁以前是幼稚期,其实每个人生命都是有幼稚期的。

“我心之外,再无他法”。没有打好基础,马上进入测评阶段了。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想打退堂鼓,心灵又开始打战了,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恭喜!邪是难以胜正的。鼓起勇气,以最大的诚意,展现自己。

尽最大的精神力气,不辜负自己。虽然显得笨拙,像水壶把水倒到茶杯,只可以培养浮在人生表层的一点“意识”,所谓“下意识、潜意识”是需要时间念兹在兹的,恭喜自己又突破了。感谢老师的不厌其烦,点拨、照顾与引导。我会继续努力的!

2021年9月3日


相关阅读:

● 文礼书院第七期“教育文化与人生”研修营开班通告

● 读之,能启智慧——文礼书院当代中西哲学入门班与讲录班招生公告

● 开四万里之人间眼目——文礼书院当代中西哲学研习营招生公告

● 文礼书院“教育文化与人生”讲师培训营首期招生公告(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