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但他们爱我们吗?(引人深思)
发布于 2021-09-28 05:08
10月4日晚9点,国庆长假第4天。
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友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讲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
10月1日清早,他们夫妇俩乘高铁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女儿。
他们打算给女儿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见面之后却碰了一鼻子灰。
女儿不仅没有一点开心,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父母为什么不经她同意就去南京,对她极不尊重。
妈妈说我们想念宝贝女儿了,可女儿说“天天微信,还有什么好想的,你们的感情也太泛滥了”。
爸爸说妈妈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儿陪去转转,女儿说和同学约好了,要去苏州玩,让爸爸妈妈自己玩,然后就匆忙而去……
夫妇俩在南京转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铁返回广州。
老友在电话中问我:龙兄,你说我错在哪里?
我不知怎么回答……
我今天从太原赶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来的老同学见面,尽地主之宜。
没想到情况也几乎一样:他们女儿今年九月刚刚考到广州一所大学就读,国庆专程来广州陪她。可女儿并不领情,只顾玩手机,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进去。
问其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爸爸总是批评她。
见话不投机,老友装作想回去,没想到女儿却变得兴奋,马上进帮他订了回家的火车票……
老友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代人不同了,当年我们读书,有家人来探望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流泪,我也流泪……
一位佛山母亲从美国发来的短信特别让我动容,她这样写到:
龙老师好!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你的那条微信,我一边读一边流泪。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38岁那年就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生活。
女儿成绩非常优秀,是标准的学霸,清华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
我女婿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了。
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上海的爷爷奶奶在美国照顾了两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
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女儿和他们处得不好,经常吵架。曾经担任上海厅级干部的爷爷一怒之下带奶奶回去了,还说再也不来美国受罪了。
无奈之下,女儿、女婿多次给我电话求援,让我去芝加哥帮他们带孩子。
考虑到女儿的处境,我最后下定决心到了美国。
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只有我一个人忙碌。好像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都是这个德性?
是我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我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么女儿的公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
当年女儿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园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祷女儿考试顺利。
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女儿搂着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妈,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您的”……
那时我是多么的开心,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
女儿的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黑夜……
可是,当女儿已经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内心却历经从未有过的伤痛。
她是否还记得她说过的话?是否记得妈妈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爱我的女儿,她爱我吗?
“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子女,但他们爱我们吗?”
这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追问,更是一代中国人的纠结。
而这样的追问和纠结,需要两代的中国人来回答。
某作家曾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或许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
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子女都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孝顺、尊重父母。
别再让父母越年迈越无助,越付出越心寒。
在他们一心付出时,子女们别忘了给父母一个拥抱和更多关于爱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心生温暖、虽苦犹甜。
. . .
. .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