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礼是治理坏的而保全好的吗
发布于 2021-09-28 06:17
演播:张正伊
【原文】
言游进曰:“敢问礼也,领(注5)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子贡问:“何也?”子曰:“郊社之礼(注6),所以仁鬼神也;禘尝之礼(注7),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注8),所以仁死丧也;射飨之礼(注9),所以仁乡党(注10)也;食飨之礼(注11),所以仁宾客也。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礼,故长幼辨;以之闺门有礼,故三族(注12)和;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注13);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注14);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是以宫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轼,鬼神得其享,丧纪得其哀,辩说得其党(注15),百官得其体(注16),政事得其施(注17)。加于身而措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也。”言游退。
【注释】
(注5)领:治理。王肃注:“领,理。”
(注6)郊社之礼:祭天地之礼。周代在冬至日祭天于南郊称为“郊”,夏至日祭地于北郊称为“社”,合称“郊社”。
(注7)禘(dì)尝之礼:指禘礼和尝礼。《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泛指天子、诸侯每年祭祖的大典。
(注8)馈奠之礼:指人死至葬前的馈食之祭。
(注9)射飨之礼: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飨,用酒食招待人。
(注10)乡党:《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正因为“五族为党”、“五州为乡”,所以后来乡党泛指同乡,乡亲。
(注11)食(sì)飨之礼:指食礼和飨礼。
(注12)三族:指父、子、孙三代。
(注13)序:四库本、同文本作“叙”。
(注14)闲:通“娴”,熟悉,熟练。
(注15)辩说得其党:党,王肃注:“党,类。”辩,四库本作“辨”。下同。
(注16)体:原误作“礼”,据四库本、备要本、同文本及下文改。
(注17)政事得其施:王肃注:“各得其所宜施行之。”
【通解】
言游上前问:“请问礼是治理坏的而保全好的吗?”孔子说:“是的。”子贡问:“为什么呢?”孔子说:“郊祭、社祭是为了对鬼神表示仁爱;禘礼和尝礼是为了对祖先表示仁爱;馈礼和奠礼是为了对死者表示仁爱;乡射礼和乡饮酒礼,是为了对同乡表示仁爱;食礼和飨礼,是为了对宾客表示仁爱。明白郊、社的意义,禘、尝等礼,治理国家就像在手掌上指划一样。因此,居家有礼,长幼关系就分辨清楚了;内室有礼,父、子、孙三代就和睦了;朝廷上有礼,官职爵位尊卑就井然有序了;田猎时有礼,战事上就娴熟;军队里有礼,作战时就能取得胜利。因此,公室的规模符合一定的制度,鼎俎等礼器大小符合一定的形制,万物能适时生长,音乐能符合节奏,车辆符合规格,鬼神得到供享,丧葬中能表达哀思,辩论中有拥护者,官吏们做事得体,政事就能够顺利施行。把礼施加于自身并放在最前面,各种举动都能恰到好处。”言游退到一旁。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 /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