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素材】面试答题文化案例:串一串河南卫视的“国风潮”
发布于 2021-09-28 11:23
【案例集锦】
1.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
河南春晚“火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为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创作团队对唐俑文物及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让每个舞蹈演员的形象都如从画卷中走出。《唐宫夜宴》节目运用5G+AR的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把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以诙谐幽默又不失庄重的方式,将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东方气韵打动人心、传颂四海。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细节做得是否到位,逻辑是否能够自洽,情感表达是否足够细腻,观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2.河南卫视元宵节目《元宵奇妙夜》
这次,唐宫小姐姐们不再急着赶去唐宫参加夜宴,而是成了这场文化盛宴的主角。夜幕降临,游客散去,随着保安甲的贾湖骨笛(仿制品)声响起,她们从沉睡千年的梦中苏醒,穿越至今,开启了一段奇妙之旅……她们来到了河南博物院,化身“博物院在逃文物”,穿越到河南六个地方,带大家领略了一场美轮美奂又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盛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可以跟随镜头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3.河南卫视端午节目《端午奇妙游》
这档端午特别节目采取了网剧+网综的形式,用四个“唐小妹”的故事串起整个节目,既有故事线,又有独立的综艺表演,让人耳目一新。
开场的水下舞蹈《祈》堪称惊艳,舞蹈演员何灏浩高度还原了《洛神赋》的神韵,唯美得令人心醉。舞蹈充分利用了电视载体的优势,通过剪辑和特效合成一部美妙绝伦的舞蹈作品。其他的如《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丽人行》也都可圈可点,各有精彩之处。从这也说明,河南卫视和节目制作团队不光是用心,而且对综艺节目的质量把关非常到位。
4.河南卫视七夕节目《七夕奇妙游》
这一次,他们拿出了河南的“镇省之宝”龙门石窟。在奇幻的光影中,飞天仙女和金刚相继亮相,让人沉浸在文化的浩瀚魅力中。舞蹈《龙门金刚》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前实景演绎,赋予文化遗产新内涵、新意境;歌曲《给女孩》用跨越时空的真实场景,在展示七夕民俗的同时,又传递女性自强、自信、自爱的价值内核;戏曲节目《爱》,则通过白素贞、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表达爱情的忠贞与永恒;器乐节目《破阵乐》画面融合甲胄、大漠铁骑、水师等元素,光影流淌、音韵铿锵,家国情怀满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的。
5.河南卫视中秋节目《中秋奇妙游》
《中秋奇妙游》的节目以民族国风舞蹈为主,并兼顾武术、戏曲、器乐、书法、创意节目和歌曲类节目,10个节目涉及我国中秋节风俗习惯的传统、节日的美好祝福,将传统与创新、古代与当今完美结合,表达了美好的情感。如书法大家王献之的《中秋帖》散朗多姿、淋漓酣畅,河南中秋晚会的《墨舞中秋帖》用舞蹈来诠释撇捺之间书法文化的魅力,展现出行草字句布局的紧密。
【基本评价】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将“中国节日”穿珠成链,横纵延展,探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赓续传承,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时代表达,这正是其出圈的基础。
只要创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能够发掘传统文化中新的亮点,并结合新技术来呈现给观众,就能让观众欣赏美与韵背后的文化表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传统文化加以创新驱动的力量,既呈现了厚重深邃又不失灵动活泼的国风国潮味,又避免了同质化,开拓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表达。
【为什么出圈?】
契合节日主题。
体现细节匠心。
传承传统文化。
开辟新的形式。
运用创新科技。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
乘国潮之风。近年文博探索、诗词朗读节目的走红,中国风歌曲大流行,以及青年人的汉服热,引领了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复兴的“回潮”。这股不停歇的热潮,对于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和制作俱佳的国风作品很难不火。
【总书记谈文化及文艺工作】
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