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发布于 2021-10-06 20:52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统筹建设预防监测哨点。完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推进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加强重大疫情跟踪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和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能力建设,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和隔离观察室改造建设、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健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社区力量参与疾病防控。
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高起点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项目,打造自治区中部地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强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等标准化建设,推进市、旗县区两级综合医院负压病房建设。提升蒙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健全蒙中医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加强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建设。构建“市-旗县区-机构”三级卫生应急物资设备储备体系。建立综合型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强急救站点建设和急救车辆配置,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性干预,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组织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职业病防治标准体系,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程序,切实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专业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爱国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引导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强化“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统筹媒体和各类宣传平台,全面深入开展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市级医疗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组织实施重点学科培育行动,扶持发展医疗机构重点专科。推进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市级医疗机构核心软、硬件网络系统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积极引进区外优质医疗资源,深化交流合作,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高水平医疗服务。加强城区医疗机构特色诊疗服务,综合医院一级诊疗科目达到16个,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诊疗设备提档升级工程,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大三件、小三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规划新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8所社区医院。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就诊率。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扩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功能,构建基层智能诊疗新模式。加强社会办医监管,促进社会办医机构健康发展。
健全蒙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蒙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1个市级蒙中医康养中心,三级蒙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85%的二级蒙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在其他医院推广蒙中医康复技术。加强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蒙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工程。创新“蒙医药康养+旅游”新型模式,以“一园一街一基地一中心”为核心,打造赛罕区蒙医康养示范区。
深化医药卫生和医保体制改革。继续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利益共享、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深化薪酬和编制管理改革,形成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加大对蒙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医保智能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贯彻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积极参与区域性联盟药品耗材带量采购。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场地设施布局,规划筹建冰上运动中心、滑雪场、体育公园、网球训练基地,市四区布局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稳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建设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打造10分钟健身圈。拓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度和广度,注重发展三大球、马拉松、自行车、徒步、公开水域游泳等健身活动。充分利用河道、湖面等资源开展冬季冰雪活动,争创北疆特色赛事品牌。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以上。
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体育发展方针,调整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实施优秀体育人才“引进工程”,竞技体育成绩保持全区一流水平。完善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加强校园体育课余训练队伍建设,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深化足球改革,推进和林格尔足球特色小镇建设,建立科学稳定的青训体系,推动足球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体育产业。丰富文体产品与服务,发展赛事承办、体育表演、培训咨询等体育产业。讲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创办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为主旨的系列文体赛事活动,推进FCRS方程式赛车项目建设,争取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节 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鼓励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不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逐步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夯实机构养老基础,持续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加快为老服务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形成15分钟社区为老服务圈。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大学发展,推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到2022年,所有街道(乡镇)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养老床位数50%以上。
第二节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培育老龄产业龙头企业,推动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大力发展康养服务产业,促进养老与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互联网+养老”新业态,形成覆盖养老护理服务、康复保健、文化娱乐、金融保险、住宅家居的老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高品质建设康养小镇和旅居养老公寓,发展候鸟式养老,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市政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