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入围“全国百佳城市”!美女部长推介!即将引爆全国!发出邀请.....
发布于 2021-10-06 22:19
当前,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从大城市逐步下沉到县域地区。
近日,“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正式发布,甘肃省两地上榜,兰州市城关区位列第60位,敦煌市位列第92位。
该榜单全面呈现中国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深度揭示中国县域智慧城市发展态势。
城关区是兰州的中心区,近年来,城关区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搭建智慧平台,凭借“城市大脑”,打破部门信息资源壁垒,加快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其中,中软国际兰州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已为城关区成功部署“互联网+软件交易服务平台”“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兰州云上软件园云平台”“兰州文旅产业大数据使能平台”,并投入运营,这正是城关区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做强“城市大脑”所结出的硕果。
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甘肃省会兰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与未来在此的交融。
而城关区作为兰州市的中心区,是兰州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环山抱水,宜居宜业,是一方风水宝地。
城关区区域发展重点为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等建设项目,充分展现行政经济中心的职能。城关区区位优势独好,黄河穿境而过,区域总面积207.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7.92平方公里。
行政管辖25个街道和153个社区、18个行政村;聚合人文精粹,涵盖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等52个民族,常住人口133.07万人;城关深居内陆腹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平均年气温10.6℃,春、夏、秋三季降水集中,平均年降水量297.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
城关区资源禀赋优势显著,经济实力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4.98亿元,同比增长4.5%;一产增加值0.61亿元,同比增长1.5%;二产增加值150.45亿元,同比增长6%;三产增加值883.92亿元,同比增长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1亿元,同比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5.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08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1元,同比增长10.2%。
全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36.48%,占全省比重11.87%。具备良好的发展动能,焕发着强劲的活力。
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强力冲击,未能阻止城关区发展的脚步。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坚持调结构、促发展,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开启新征程。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关区蓄力聚能,奠定了七大优势:
区位独特优势
城关区地处中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集省、市、区三级党政机关于一地的县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心。
发挥核心区位优势,区内群雄盘踞,方兴未艾,中央驻区单位60家,省级单位865家,市级单位916家,驻区部队58家,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更多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商贾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建城关。
人才高地优势
优越的科教资源是区域发展壮大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创新创造的强劲助推器。城关区辖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分步广泛、科技资源富集。
区内有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124家,有各类科技专业人才19万人,两院院士20名,科技研发类企业800多家。
特别是以中科院驻兰院所为代表的尖端科研单位,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知名高等院校,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智勇之师,为城关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
信息汇聚优势
信息时代,数据为先,智能未来。城关区不仅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更迎来网易、中软等企业的强势入驻;万维等各类新型网络平台活跃、信息流汇聚;
而且西兰乌、京呼银兰等四条数字光缆均以此为主节点,光缆、微波、卫星等通讯网络畅通,电信通讯、电视差转、移动电话形成完备体系,5G网络建设平稳推进,2020年底将实现5G信号主城区全覆盖。这一切,是信息脉搏的有力跳动,是城关创新发展的时代活力。
金融服务优势
城关区同样是兰州金融核心区,辖区银行、证券、保险、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麇集蜂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20家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城关设立网点426个,27家保险公司,31家证券公司,47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城关均有机构分布,金融产品供给充裕丰富,金融辐射和服务功能强大,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融资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
文化旅游优势
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魅力城关,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各类文化旅游企业的汇聚,把城关区打造成为服务兰州、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升级版旅游集成中心和智慧服务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洽会、兰马赛等品牌节会和赛事的举办,使城关区成为西北全域旅游集成地。
《读者》杂志、《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研究院艺术馆、中山桥、黄河水车、兰州鼓子以及正在打造的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项目等一批代表城关区、乃至兰州市的靓丽名片,让城关以更加动人、更加生态的美丽身姿迎接八方来客。
城关区多民族聚居,创造了淳厚悠长、风格独特的饮食文化,既有自成体系的地方大菜--陇菜,又有特色浓郁、品种繁多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产,手抓羊肉、牛肉面、百合、玫瑰等饮食名片同样驰名中外。
物流便利优势
承东启西,连南襟北,城关区便捷互通的交通体系,具有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资金流、信息流西移的有利条件。
全区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路网四通八达、物流通畅便利,28条公路及高速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近省区;通航城市98个,客运航线190余条,货运航线4条,运营航空公司30家;
轨道交通1号线横贯东西,串联了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是兰州市从东向西的主干轨道交通线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青藏5大国家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兰州号”、“天马号”等中欧、中亚、南亚货运班列从这里出发,是“一带一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黄金节点,为开放发展夯实了互联互通基础。
消费潜力优势
膏腴之地,潜力无限。作为兰州商贸中心核心区,城关区人口众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多层次、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展现出活跃的经济动能。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市的比重达54.10%,全区电商交易额约500亿元,占全市比重40%。
现代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快速崛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40%,占全市的比重达48.03%,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为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消费市场保持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
深泽赢得潜龙在,高梧引来凤满枝。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城关区将以开放热忱的崭新姿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城关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精致兰州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关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相关要求,按照“一手抓防疫工作,一手抓业务工作”的总要求,
为实现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各项目标,城关区政府将立足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优质区、着力打造项目投资带动区、着力打造高端商业聚集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区、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等“五个着力”,结合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及全区现有招商载体资源,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十大产业体系构建,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结合城关区“一河一带三园三版块”的“1133”招商引资思路,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构建城关产业发展的灿烂星空。
丝路在此延伸,机遇在此迸发,开放包容的城关,筑巢引凤,诚挚邀请,与您共创未来!
热文推荐:
甘肃籍 现任“副部级” 以上干部一览表!
甘肃被陕西切走了啥?
甘肃2“副厅”落马,一审!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国家找回了兰大,兰大找到了自己!
扶不起的甘肃,该如何“自救”?
扩散出去
让更多朋友看到!
最新消息
第一时间发给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