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愁—美丽乡村理念下的新型农村住宅设计
发布于 2021-01-12 19:57
"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看的见山,望的见水,忆得起乡愁”赋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的诠释,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应同时推进,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的农村建设,不应失去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质朴的农耕文明。应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控制缺失的“国家标准”——人均标准易导致规模失控
农村城市化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地区已逐渐向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但仍有大量村庄仍保留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而依据城市与镇用地分类标准,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不应大于150平米/人,这一标准不利于对村庄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因此,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农村土地,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农村住宅用地的供给途径是以户为标准的。
2.农村建设风貌问题
在过去,多数农村向城镇的发展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追求以快速达到城镇化要求而发展自身却在这发展的路途当中,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状况。针对过去的这一种现象,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保留本村独特的风土与传统。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1/2021-01-12/1_16104595548178065.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1/2021-01-12/1_16104535663038068.png)
3.农村建设公共配套设施不足
新型农村的建设势必引来众多的务工人员,而为了满足这些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又需要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在农村建设规模扩大过程中应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且形成城镇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农村公共配套的服务水平,且避免重复建设。
那么,新农村的房子应该怎么设计呢?
1.合理制定一个农村居民社区的规模
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初期,要形成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大约300-500人一个社区,要满足相应的配套和到生产劳作场地的服务半径要求,且服务半径不宜过大。过大的服务半径不仅不能及时满足人员需求,还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交通运输时间长等弊端。
2.新型农村社区的景观风貌建设应保留农村地域风貌特色
在建设过程中,景观要保留与田园自然镶嵌的肌理、保留古树名木、宅前屋后河溪景观,建筑材质采用原生态本土材质,建筑风格保留传统地域风格。保留本土特色,不仅不会较大程度地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有效地保留了农村本有的乡土风情与风俗文化。
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农村建设可与休闲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体验农村质朴的文明特色。
3.房屋设计,农村房屋设计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短缺性;新农村规划应该以土地的集约使用为宗旨,以节约尽可能多的土地,为农村长远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4.房屋设计应延续传统、美观大方。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充斥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持传统文化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特色。传统的民居具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村庄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形成秀丽的田园风光,极其诱人,为开发田园风光旅游资源提供了发展空间。我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都凝聚着历代先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形成了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它们以其独有的建筑语言形成了当地的景观特色。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1/2021-01-12/1_16104545563388066.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1/2021-01-12/1_16104559107438068.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1/2021-01-12/1_16104618138618066.png)
5.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地方材料大多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体现农村住宅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比如说选用当地特产毛竹制品,制成百叶窗和竹制遮阳卷帘。竹子性凉,吸热吸水率低,很适应南方多雨炎热的气候。
接下来分享一组国外设计师打造的独具一格的房子,在一处极具社区氛围的空间里打造了一栋非传统日式住宅。在这里,居住者可以享受户外的樱花树和邻里之间的种种乐趣。
设计师首先将各个功能区分开布置,再将它们于中心部位交汇,形成中央连通区域,在保证各区域私密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将空间开放。被称为门厅的空间,是空间的连接区域,同时可作为儿童游乐区,工作区,家庭休息区或起居室。随着家庭成员的成长,这个空间也在发挥更多的用途。
室内的空间是连续的,楼梯及平面相互贯通,它们不仅仅作为某种功能而存在,同时它们既是桌椅,又是存储空间,亦或是满足生活的某种特殊使用方法,它们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坡面的屋顶覆盖了整座住宅,随着坡度的变化,室内布局依次展开。人在其中感受到如山峦般的起伏变化,伴随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外延的户外平台,木质的窗户及家具,室内整体氛围兼具舒适度与开放性,更加怡人宜居。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规划以设计,住宅中建立了新的人与住宅,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住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将人对于空间的感知融于设计之中,打造充实的生活氛围。设计师希望以此展现出一种自由的空间规划形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