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公共场所防控指引】民航防控指引
发布于 2021-10-08 11:30
民航防控指引
一、 国际/地区航班实施分级差异化管理,在机组人员个体 防护、机上服务和航空器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实施差异化防控。具体内容及航班防控风险分级方法详见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疫 情防控技术指南》。
二、加强航空器通风。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 提下,使用最大通风量。
三、加强航空器清洁消毒。选择适航的消毒产品,做好航空 器清洁消毒。日常清洁区域、预防性消毒频次等依据航班风险等 级、航空器运行情况等进行调整。
四、优化机上服务。按照不同航班风险等级,根据疫情防控 需要,开展机上体温检测,优化/简化机上服务,安排旅客正常/ 分散/隔座就座,设置机上隔离区,明确可疑旅客应急处置流程。
五、加强机场通风。根据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 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空气流通。气温适合的应开门开 窗,采用自然通风。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可视情况全新风运 行,并开启排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洁。旅客过于密集时,应根据 人群密度,调整通风换气频率。
六、根据需要对机场公共环境及物表进行预防性消毒。旅客 聚集重点区域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两次环境消毒。需加强垃圾分类 回收和清理,及时清运,做好无害化处理。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 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处理。
七、做好候机旅客健康监测。候机楼应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 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对所有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 查验,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根据当地政府要求 执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
八、机场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航班设置专门停靠区 域,尽可能远机位停靠。机场为搭载可疑旅客及疫情严重国家/ 地区入境航班的旅客设置隔离等待区域,提供餐食等基本生活保 障。旅客下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旅客离 开隔离等待区域后应对该区域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行李提取处应设立单独行李转盘,避免与其他航班旅 客共同等候行李提取,减少人员交叉。
九、为入境航班机组人员设置专门快捷通道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核酸检测和查验,尽量避免与同机旅客混行。转运大厅用隔 离带将旅客和机组通道分开、分区域等待,或采取分时段入境等 方式,避免旅客与机组接触。
十、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 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 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十一、入境保障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消毒后通过专 用通道运输转运。如无法设置专用通道转运,应相对固定路线, 错峰转运。
十二、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 意个人防护。为民航一线员工建立健康台账,工作期间每日进行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对直接从事国际旅客、进口货物 和航空器相关服务和保障的一线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一线工作 人员"),如机场保洁、搬运、转运、地服等人员,要登记造册, 实名制管理,要完善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至少每天上、下午各开 展1次健康监测,有异常情况随时上报并及时处置。
十三、做好员工个人防护。机场地面保障人员要根据是否保 障国际航班,以及同航空器、货物、旅客直接接触的情况,按照 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加强个人防护。
十四、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对机场直接服 务国际入境旅客的相关人员(国际客运保障人员),按照“四指 定”(即指定工作人员、服务区域、休息区域、行李车及摆渡车) 要求管理;对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国际货运保障人 员),按照“四固定”(即作业人员、作业场所、生产设备、休息 区固定)要求管理,做到有关货物专区存放、专车转运、专人处 置。涉高风险航线保障的机场在上述要求基础上还要落实“两集 中"要求(即相关工作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直 接参与国际入境旅客服务和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相关工作人员离岗 后需至少进行7天健康监测,无异常后方可从事其他工作。
十五、民航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防控按照最新版 《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实施。
来源:健康黄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