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粮仓”到“欧洲子宫”:乌克兰到底经历了什么?

发布于 2021-10-08 14:15

今年四月,富豪如云的迪拜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网的事件:四十多位全身赤裸的女模出现在了一座公寓楼的阳台上,搔首弄姿,还被人拍了下来发到了网上。这对于一个女性出门要带面纱裹长袍的国家,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很快,警方就将这群裸模一网打尽,还一并抓获了背后的“组织者”——维塔利·格雷钦。

经调查,发现此人是美籍乌克兰人,而他组织的一干模特中,全部来自东欧,且其中大部分也都是乌克兰人。可当这一重大丑闻传到了乌克兰的时候,本国的老百姓反应却极为冷淡,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因为,自苏联解体后便一蹶不振的乌克兰人,早就习惯了国内妓女泛滥成灾的样子,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嘛。可是,曾经美丽富饶的乌克兰大地,是如何落到这步田地的呢?从欧洲粮仓到欧洲子宫,乌克兰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工业经过二十世纪年代的新经济政策、几次五年计划、战后的恢复重建以及六十年代以后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以机器制造业、黑色冶金业、采矿业、燃料动力等部门为主的工业体系。靠着发达的工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乌克兰每年产出的铁矿石占全苏联产量的二分之一,锰矿石占三分之二。哪怕是到了1990年,乌克兰依旧提供了全苏联的44.5%的铁矿石和34.1%的钢。

但就世界范围内来看,乌克兰更“出名”的是他们的农业。由于乌克兰的气候和土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这让乌克兰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苏联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的话,说它是“欧洲粮仓”并不过分。

到了1990年,乌克兰的农业总产值在全苏联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依然高达22.5%,远高于乌克兰土地面积和人口在全苏联所占的比重。而乌克兰的农业用地仅占全苏联农业用地的百分之七,这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乌克兰曾经发达”的全部证据,那就太小看乌克兰了。根据 1897 年的人口普查统计,乌克兰 9—49 岁居民中识字率仅为27.9%。但到了197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9.9%,乌克兰几乎完全消灭了“文盲”。

而教育的足够普及和“廉价”,其背后必然代表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据调查,1990年的乌克兰人均寿命是70.5岁,是十月革命前的一倍多;同时,国内医院、诊所和医生数量,比起“二战前”也都出现了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增长。

可到了1991年,苏联“猝死”,乌克兰一下子成了没爹的孩子,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也随即陷入了迷茫。

乌克兰是一个非常“分裂”的国家。历史上,西乌克兰的部分地区曾属于奥匈帝国,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属于波兰和匈牙利,这使得西乌克兰天然的偏向西方。

与此同时,整个冷战时期,西方媒体又大力向乌克兰民众灌输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对其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进行渗透和动摇,因此西乌克兰人受西方思想的非常大,随之变得更加亲近西方。而东乌克兰则在十八世纪以来一直被俄罗斯统治‚,养成了对俄罗斯的依赖性。

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这种“分裂”愈加明显,社会也随之开始坍塌。从1992年到1998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生产总值全部都呈现了连年下跌的趋势。

同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据后来的资料显示,1991到1996年间,乌克兰的国民收入损失高达3500亿到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与那些苏联高层的“窃国贼”一样,乌克兰本国的高层官员和资本家们还向国外非法输出资金200亿美元以上(截止1999),并以每年30亿的速度继续增加。

2004年10月,乌克兰总统竞选。美国大力扶持的候选人尤先科最终以46.66%的得票率败给了总理亚努科维奇。但美国人并不死心,他们鼓动乌克兰国内媒体指责亚努科维奇,说他是靠作弊获胜的。乌政府迫于无奈在十二月份再次举行选举,结果尤先科“如愿以偿”当上了总统。此后,在西方势力的不断干涉和“忽悠”下,乌克兰政府中倒向西方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沉浸在了西方编织的“民主自由”的迷梦中。

遗憾的是,倒向西方不但没能让乌克兰人民开启幸福的大门,反而让他们坠入了更深的地狱。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乌克兰国内的GDP增长率连年下降。到2010年,乌克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015美元,远低于内外交困的“俄罗斯”。

而此时的乌克兰,仍有七成左右的资源和技术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国内市场所需的消费品三分之二都得靠进口,产业结构畸形的“病症”从未得到解决。再加上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乌克兰的对外贸易几乎年年逆差。此外,2009年的乌克兰,国家债务已突破千亿大关,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九成以上。可乌克兰政府却借贷无门,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走投无路的政府还能靠“卖资源”度日,可生活更加艰难的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最终。乌克兰的女人们纷纷决定“另谋低就”,选择当“妓女”。

随着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女人“下海”,政府也开始偷偷摸摸的修改法律。本来,卖淫嫖娼在乌克兰是违法行为。但在2006年新颁布的法律中,却将其定义为“不良行为”,被发现的话只需缴纳罚款即可。大家一看,法律都让步了,那就敞开了干呗。

一时间,“妓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乌克兰的大地。特别是2012年乌克兰欧洲杯期间,大量欧洲嫖客涌入乌克兰,使得本就兴旺的乌克兰色情产业更加“繁荣娼盛”。妓女们生意好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就是躺床上数钱玩。乌克兰这个国家本身,成了欧洲最大的“妓院”。

据外国媒体2018年的报道,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月平均工资在400美元左右,但要是去当妓女的话,日均100美元都是很正常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女性选择加入其中。毕竟,哪一行火就干什么,是许多人的“通病”。放下了“道德”包袱赚钱自然不是难事。

可随着“色情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首先是艾滋病等性病患者数量暴增。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乌克兰艾滋病的发病率是法国的三倍,荷兰的五倍。

其次,“妓女泛滥”的乌克兰还使得“堕胎”大行其道,且每年乌克兰都会出现许多没人认领的“孤儿”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最后,就是色情业的泛滥让女性的“身价”进一步被压低,乌克兰成了欧洲“代孕”的天堂,乌克兰的女人沦为有钱人生育后代的工具。“欧洲子宫”自此成名。

可悲的是,曾经的乌克兰拥有着1400颗核弹和上百发导弹、 洲际导弹,有世界上最顶级的轰炸机,是苏联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只是因为听信了西方的鬼话,然后就把手中的“武器”扔的扔,卖的卖,专心致力于“民主建设”当中。而当今天的我们再去回顾历史时,就会发现,苏联不是邪恶帝国,而是被遗失的光辉灿烂的过往的天堂。

三十年来,乌克兰人一直在挥霍这一伟大的遗产,至今也没能挥霍殆尽。如果不是一小撮叛徒和窃贼为了自己发财致富利用了这个庞大的半成品,今天的乌克兰到底会是个怎样的国家还未可知。

但“过去”已经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吸取教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立足于本国国情,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未来才会是光明的,我们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乌克兰社会关于苏联的记忆》A·A·别列诺克

《原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 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史 》康晏如

《乌克兰“颜色革命”及其政治走向》陈标平

《乌克兰的选择困境:俄罗斯还是西方?》毕洪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