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点燃内心主动学习的自驱力?

发布于 2021-10-08 14:02

教学其实就是心理学。若不想学,没兴趣,则家长、老师就像在后面推车,虽也小有进步,但异常费劲。

表现出来,就是这科作业每天都是最后写,假期从不主动看,因为内心排斥。克服的方法,就是一点点建立信心。

每个人的信心,都来自自己的“历史”。若孩子做题时,做一个错一个,做三个错两个,做五个错三个,自然饱受打击,进而对这科没兴趣。


怎样建立信心呢?

第一,设一个极为简单的目标

比如,这次只要比上次考试进步2分即可,或2名即可。设置目标的目的,是让孩子能迅速达成。目标一定要简单易行,让孩子觉得,蹦一蹦,努力一下,就能达成。达到后,迅速给予肯定

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是能看到回报的!这样,孩子就积累了一点点小信心。但其实还是不自信的,因为毕竟进步了一点点嘛。

第二,需要继续设定小目标,再设定2分或者2名

很多学校都是周测或月考。因此很快就到。怕孩子忘记了,就贴个小纸条在墙上提醒。若再次达成,孩子此时才会真的对自己有点信心了。家长要做的,就是极有耐心。不要烦躁,千万别在沟通的时候,突然吵起来了。

大部分家长,在外为了工作,养家糊口,非常理性,情绪控制得很好。一旦回家,若看见孩子某方面不如意,特别容易把火儿撒孩子身上。

第三,有的孩子,可能开始说,这次目标提高3分或前进3名吧。不用设定更高的目标,比如5分、8分啥的。而是要继续稳扎稳打,再次3名或者3分。(前进3名比3分难度大。)

再说若设定前进3名,反而前进了5名,这种“意外惊喜”,往往带给人的信心、成就感更大。


为什么不要急于求成呢?

因为我们要尊重常识,学霸不是一两次就能追上的。人家毕竟已经付出了好多年的努力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天吃成的。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刚刚燃起的信心小火苗。保证一切在可控范围内。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教育本身,是绝对的慢功夫。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END-

初中英语学习问题与我写的书

购买《初中英语自诊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