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太空飞行,真能让普通人进入太空吗?或许会造成永久的不平等

发布于 2021-10-08 14:20

2021年9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进行了他们的第一个纯商业的太空载人飞行任务-灵感4,将四名普通人送入了绕地轨道。此次由私人公司资助的太空飞行任务,将这四名普通人送入到距离地面575公里的高度,以22倍音速飞行,大约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次。4名非专业的普通人,透过龙飞船的“玻璃穹顶”,可以欣赏到宇宙太空以及地球的壮观景象。

灵感4任务在成功围绕地球运行三天后,安全地降落到大西洋中,此次商业太空载人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全世界的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令人喘不过气”的报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太空飞行任务,人们所看到的宇宙包括地球奇观非常震撼,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这四名乘务组人员的身份,因为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航天训练,更不是专业的宇航员,这次由“平民机组人员”所完成的太空飞行,似乎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私人资助的太空飞行时代已经来临,意味着未来“任何人”都有机会进入太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搭载着杰夫贝索斯、理查德布兰森以及上述四名普通人的民用飞船,机组人员均来自几乎没有“障碍”的人群,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人有几个明显的标签,比如身体和心理健康、富有,特别是富有。之前搭乘商业飞船进入太空的杰夫贝索斯、理查德布兰森不用说了,就是对外宣称的灵感4机组中,也必须满足“富有”这个条件。

比如,艾萨克曼,他本身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不仅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而且居住在美国前十位左右的富人社区。而非亿万富翁的“平民”们,往往也是身份为宇航员的才最有资格进入太空飞行,比如,驾驶灵感4飞船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为兼有地球科学家、教育家身份的Sian Proctor,他曾经是NASA宇航员队伍中的一员。

再比如,在82岁时与贝索斯一起登上太空的Wally Funk,在上世纪60年代曾是美国水星计划的备选宇航员。再说一下灵感4任务中的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乘务人员Chris Sembroski,这张“船票”据说是从一个医院举办的慈善抽奖活动中赢得的,但这名机组人员也曾在美国的空军中服过役,而且后来还获得过专业的航空学士学位。从灵感4任务对外宣布申请人条件可以看出,表面上是对任何人开放,实际上则是多种因素叠加衡量的结果,意味着是对申请人金钱、运气、竞争以及身份的组合优势评比。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商业太空飞行使私人进入太空更加容易的这种说法,在排除极个别的案例之外,并非是严密和准确的。任何选择太空飞行任务的机组人员,除了官方的标准之外,商业太空公司仍然会用一些更加不透明的标准来确定,重要的还是为那些有“先天优势”的人来创造惊人的太空体验,因此,“商业太空平民化”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而且并不会消除进入太空的障碍,而且会创造更加不均衡的不平等。这里面不仅仅包括美国以往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能力歧视,而且还充分体现了那些由亿万富翁所主导的“游戏规则”。

前面提到的机组人员艾萨克曼,不但是美国的一个亿万富翁,而且和贝索斯、马斯克商业太空公司的巨头一样,是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为数不多变得更富有的人之一。虽然灵感4任务对外宣称的一个目标,就是用“赚来”的钱,来为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筹款,马斯克一人就贡献了5000万美元,占据了总募捐额的四分之一,给医院捐款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太空飞行任务的捐赠,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目标就不能完成。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为了赢得“船票”,我们不知道另一位亿万富翁艾萨克曼为SpaceX龙飞船进入轨道支付了多少钱,但少说也得有上亿美元。灵感4任务即使除去捐赠的资金外,肯定也会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做过测算,以马斯克的身价,他向医院捐款5000万美元,如果以美国人的平均净资产来衡量,也仅相当于捐了25美元,如果相对于全球人均财富的话,那么这个数值还会低得更多。

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容易进入太空,绝非是通过私人商业公司的“平民化”飞行可以实现的。人类全面参与太空体验的最大障碍,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就像慈善事业并不能消除全球贫富差距一样,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进行激动人心的太空之旅之间,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者永远都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从目前来看,“平民化太空飞行”,仍然是由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源的极少部分人士来进行调节的,缺乏普适性和包容性。

总之,商业太空公司是以盈利为目标的,SpaceX的一次太空飞行,报价大约在2.2亿美元,这些都归会乘客所买单。那些亿万富翁进行的一些异常奇特、超凡脱俗的活动,包括太空飞行、登顶珠峰、南极探险、驾驶战斗机等等,无非是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所消耗的资源和财富,说白了都需要全世界的人为之弥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