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2021年全国高血压日

发布于 2021-10-08 15:59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一、带你正确认识高血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内卷等学习和职业压力增大,高血压离你越来越近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此外,高血压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已不再是老年人专属。

一旦患有高血压,通常会伴随一生,虽然平时血压正常,但是在生气,激动,失眠或旅游中血压会突然升高,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高血压通常病程很长,而且隐匿起病,随着全身脏器损伤逐渐积累而加重。如果能在高血压早期,也就是在症状出现之前就进行干预,只要血压控制得好,就能尽量把损伤降低到最小,把寿命延续到最长。只要控制好,高血压病人活100岁也是能实现的。

二、什么是高血压?

正常人血压应该低于140/90毫米汞柱,若高于此值即为高血压。目前新指南认为高于130/90就是临界高血压了。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要先静坐5~10分钟,首次测定应测量3次,取平均值。血压常在一天时间内呈规律性波动,早上(从睁眼起床开始)及傍晚(晚饭前后)血压最高,夜间最低,所以,自己在家里测量血压时一定要测早上及傍晚血压。



三、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病因不明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常与遗传因素相关。由肾脏病、内分泌病等某种基础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病高血压即为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它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

慢性肾脏病(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最新的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管理指南最近也已出炉,考虑到肾病患者血压达标率不理想。进一步降低了多数CKD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未给出明确意见,但是对于透析患者未给出明确意见,多数专家认为至少血透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低于140/90 mmHg,可以避免血管通路闭塞。

四、高血压早期有哪些症状?

首先,你有高血压家族史,你就要警惕了!

血压高有前兆,这些信号别忽视

头晕、头痛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在一天当中,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往往出现在6~10点及16~18点,因为这两个时段血压会升高,所以在这期间发生头晕、头痛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如果你经常在这两个时段感到头部非常沉重,感觉头脑不太清楚,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嗡嗡声,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双颊潮红,头疼明显,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警惕了,尽快测量血压。

睡眠紊乱,调查研究显示,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失眠的概率更高,可达40%~60%。高血压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持续活跃,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进而引起失眠。所以高血压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

肢体活动不适,四肢血管处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末端,再加上高血压给血管带来的压力,导致血管的压迫感部分集中在四肢的血管处。比较常见的就是身体末端有麻痹感,例如手指、脚趾经常感到麻木或者有蚂蚁爬过的感觉,或者手指不灵活,无法正常地“使用”自己的手指。如果存在肢体麻木的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五、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善于潜伏,又称“无声的杀手”,看似平静的学习、工作,家庭生活里,高血压会对身体各器官不断摧残,严重的直到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肾衰竭,脑出血,夹层动脉瘤破裂,眼底出血失明才被发现,这样的案例在大型三甲医院急诊室几乎天天发生着。

高血压会引起全身性的血管病变,也就是说,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受损伤,损伤遍布全身,其中最受伤的就是维持性命的重要器官——心、脑、肝、肾。

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脑供血不足,最终会引起脑萎缩、脑梗死,甚至痴呆。

肾脏功能受损,最终引起肾衰竭、尿毒症,不得不靠透析延续生命,代价高昂。

眼睛的血管硬化,视神经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 ,视力受影响,逐渐失明。

六、如何控制高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简单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保持理想体重,合理饮食,尤其注意低钠饮食。

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
(推荐阅读:科学辟谣:关于盐和高血压的概念)
戒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

限酒或戒酒
大量数据表明,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性线性相关。尤其是中年人,更应该适量饮酒,最好是戒酒,因为饮酒对身体毫无益处。

坚持运动减轻体重
建议每周至少五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中低强度为宜。但是,重度高血压患者或者有心衰等并发症的人群,最好先控制病情,不要着急运动。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超过正常体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7毫米汞柱。体重每减5公斤,血压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

以上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做到的话对控制血压有莫大的好处。

控制血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用药。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意外,防止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服药期间切勿自行断药、换药或减药,应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还要记住,每天都应该监测血压,高血压病人必须学会自行测量血压。

吃降压药会成瘾吗?有必要吃药吗?
除了少数血压特别高或急剧增高的情况,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是没有感觉的,高血压者就是需要长期应用降压药,并不会成瘾,也不会说出现降压药耐受,吃的时间长就不管事了。如果降压药不管事了,应该还是病情在进展,需要找医生检查原因进行药物调理。

高血压损伤一旦出现,就不可能修复逆转,只能减缓发展速度。等出现了上述症状再吃药,就已经晚了。所以即便没有不适,只要测量血压升高了就要尽早就医,规范全面治疗,把损伤控制到最少,才能尽可能延长生命。

透析患者常用物品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