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典型】垃圾分类“泰安模式”成全国典型案例

发布于 2021-10-08 16:33

日前,在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大沟头社区,一排色彩醒目、外观时尚的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整齐摆放。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城投入安放了无人值守智能可回收垃圾箱。
“智能垃圾分类设施非常方便,显示屏下面有一个辨认摄像头,将垃圾放在摄像头下面,摄像头会自动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所属分类。还能凭借积分兑换日用品,提高了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沟头社区居民常丽说。
这只是泰安垃圾分类模式的一个缩影。泰安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城市之一,按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目标,在宣传发动、源头分类、终端处置、长效管理等四个方面下苦功,强力推进“垃圾革命”,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下,垃圾分类主体企业引领,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泰安模式”——“1+1+N”模式。
“‘1+1+N’模式就是构建‘1’政府主导,‘1’垃圾分类主体企业引导,‘N’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源头治理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积极营造辖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泰安市城市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党组书记、局长吕桂平说。
为此,泰安市城市管理局专门成立垃圾分类工作专班,设立综合协调组、宣传培训组、执法检查组等5个小组和1个专家委员会,推进全域垃圾分类项目落实落地,做好相关组织保障、体制机制完善,统筹协同推进等工作。
护航深改,立法先行。2020年11月1日,《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山东省内首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泰安也成为全省首个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的城市。条例对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确保了泰安市依法、科学、有序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泰安采用从城到乡的方式,实现城乡统筹,争取全域垃圾分类创全国一流。数据显示,泰安垃圾分类社区覆盖率超过95%;全市已建成10个示范工程、11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改造建设垃圾分类专业收集站377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餐厨垃圾处理厂2座、建筑垃圾周转处理场3座,城区144个社区四分类生活垃圾桶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今年4月份,垃圾分类“泰安模式”——“1+1+N”模式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城乡环卫一体化评为“2021年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典型案例”。
“通过创建‘1+1+N’的垃圾分类泰安模式,达到了百姓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良好效果。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创新优势、科研优势,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格局,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档升级,城乡环境面貌实现从‘干净’到‘整洁’再到‘美丽’的转变。”吕桂平表示。


来源:市城管局

编辑:刘自永   訾宪涛

“泰安改革”微信2021年第70(总第138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