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上半年各大房企中期业绩逐步出炉,总的来看,诸多房企利润率多有下降,其中一些品牌房企也经历了十年来业绩的首次下滑,有些房企净利率跌破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目前的市场现况下,多数房企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
然而,在众多企业的“半年报”中,有一家企业的业绩却让人眼前一亮。该公司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销售规模稳步增长,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至3030.9亿元,行业领先地位稳固。该企业顺应市场变化,凭借前瞻性的布局、清晰的经营策略和高效的执行力,位居“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榜首”。
这家企业就是碧桂园,在行业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碧桂园是如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呢?也许我们能从其年中报里面解读出了些许玄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碧桂园年中报中显示出的上半年业绩表现:
1、业绩表现:截至2021年6月30日,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3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公司销售稳步增长,保持规模优势,继续领跑行业。
2、营收能力:2021年前6个月,碧桂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至2349.3亿元;毛利、净利、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增至462.8亿元、224.2亿元、152.2亿元。
3、股东回报:作为港股市场蓝筹股,碧桂园连年保持稳定的派息。24日,碧桂园集团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0.98分,中期派息总额同比增长4.2%,占本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
4、财务稳健:公司现金充足。截至6月底,公司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62.4亿元,现金流保持充裕,短期偿债无忧。
5、世界排名: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碧桂园以670.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榜单第139位,排名连续五年攀升,较初次上榜时已累计前进了328位。
6、土储情况: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
7、发展方向:“科技的力量正不可阻挡地推动社会的前进,本公司要走高科技的路,现在就是最好的创业年代……”从年中报的数据上来看,碧桂园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核心盈利指标持续向好,销售回款保持高位;财务基本盘稳健扎实,有息负债总额、融资成本“双降”;土地储备丰富,布局精准合理;科技驱动发展,新业务与地产主业协同发展,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接下来,我们将从A、B、C三个细分领域进行拆解分析:能拿下如此业绩,碧桂园到底是凭什么?“稳”中求进:半年突破3000亿,“三条红线”将按计划全归绿档关键数据:1、上半年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 2、权益回款率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处行业领先水平核心解读:疫情之下,众多企业陆续开启“求生模式”,在“三条红线”的压力之下有的房企为减负债降价近40%抛售楼盘,引起区域震荡,但如此作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而碧桂园则不然,一直秉持着“行稳致远”的理念与态度。从销售金额、负债率、回款、土储、风险管控等各个方面都一直坚持一个“稳”字,步子迈得“稳”,是碧桂园得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1、权益合同销售金额持续增长。
最新公告显示,今年7月,碧桂园单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42.8亿元,已连续7个月实现累计同比增长,销售业绩持续稳增,韧性十足。“货要卖得出去,钱更要收得回来”,回款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上半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90%,已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这一切离不开碧桂园坚持对回款目标的强考核,强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稳健的财务是抵抗风险的不二法门!”。截至2021年6月30日,碧桂园总借贷余额下降至3242.4亿元,其中一年以内有息负债占比下降至27%。期末,碧桂园净负债率仅为49.7%,已连续多年保持低于70%,低于“三条红线”要求,现金短债比亦优于“三条红线”要求。同时“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从去年的80%下降到如今的7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FO伍碧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碧桂园在2018年开始规划的降档工作,将如期全部进入绿档,且对于利润表现不会造成影响。对于一家地产企业来说,土储资源就是手中的“弹药”,充足的后备力量是“打胜仗”的关键。如今的碧桂园土储资源丰富,布局兼具广度和深度,公司更是长期看好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聚焦城市深耕。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按金额计,82%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21年下半年权益可售货量约6600亿元,售资源充足。此外,碧桂园首批集中供地获地溢价率仅7%,优质的资源为以后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心“质”造:“全竞提升”进入深水区 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2、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3、对450万户业主需求跟踪调研,推出“星府云天”四大产品系核心解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环,新型城镇化仍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大约5600万人将由农村迁移至城镇,这将给房地产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三四线城市销售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例从43%上升到49%,对全国商品房市场起到了长期支撑作用。而作为深耕三四线城市多年的碧桂园而言,在此过程中更是积累了大量的开发经验,凸显出更多优势:第一,碧桂园不断强化“全竞提升”:“目前,碧桂园‘全竞提升’已经进入深水区!”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提出,当前形势下要保证供货不脱节,实行以销定产,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让数字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第二,碧桂园强调“客户中心”:做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有品质、有口碑的好产品。做好一辈子的服务,通过口碑相传,高质量完成目标。第三,碧桂园筑牢“强基行动”:安全管理的标准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实现聚焦深耕,强基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碧桂园深入“洞察人居”:基于对450万户业主居住需求的跟踪调研,碧桂园又推出“星、府、云、天”四大产品系列,这正是顺应市场变化的体现。
这四点,也正是碧桂园多年来能够成功地广泛布局并持续深耕的原因。如杨国强在集团内部管理会上表示的一样——中国的城镇化还在进行中,市场需求仍在,要始终对政策、市场保持敬畏之心,未来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新”生驱动:稳健之中蕴含远虑 多元“辅业”联合稳固主业关键数据:1、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覆盖14省近70个项目 2、24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在28个省市的酒店、学校、医院等场景的遍地开花。核心解读:碧桂园紧跟国家政策方向,重点布局高科技地产生态链,以科技赋能驱动机器人、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业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全覆盖,并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被认为是碧桂园区别于其他品牌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合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等方面到园林、装修、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多个业态。如今碧桂园又围绕地产主业,先后布局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态,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8年7月创立以来,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目前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截至今年7月,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近70个项目;签约累计近500台,交付近30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认为:“碧桂园集团在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目前,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累计提交1000余项专利申请。目前已完成60余种样机的研制,实现了涵盖中餐、火锅、煲仔、粉面、汉堡、麻辣烫等多种餐饮品类及餐饮机器人单机运营的“6+1”智慧餐饮布局。其中,近百家机器人餐厅全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等十大城市;24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酒店、景区、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多样化场景中遍地开花。据介绍,碧桂园农业将加快前端种业研发,打造我国的“农业芯片”;在中端,把高新技术应用到农机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和智慧农场管理上,布局科技农业;在市场端,现代农业将结合“碧优选”门店,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真正做到健康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实际上,碧桂园创投围绕硬科技、大健康、新消费、产业链四大投资主题,在多领域投资头部企业,投资实现产业链深耕及协同赋能,真正成为了引领多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引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碧桂园以积极的态度、稳健的发展战略、紧跟政策发展大方向并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意志、用心打磨的产品品质和创新动力,才能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维持领先地位。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