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怎样养生?
发布于 2021-10-08 17:38
10月8号9点39分,我们迎来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也是24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如果说白露节气是炎热过渡到凉爽,那么寒露节气就是由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过了寒露,清晨会慢慢出现秋雾,给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安全一定要时刻放在心上;傍晚的时候温度会骤降,体感明显。“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节气,北方秋风飒飒,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自然用它特有的方式,描绘着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象;南方告别炎热,梧桐遍地,秋韵正浓。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登高一览醉人秋色。
《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就大举南迁。而寒露南迁的鸿雁都是后来者了,所以称之为“鸿雁来宾”。
秋日,秋风肃杀,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不少人都会自然生出一份萧瑟的愁绪,但是如果看到墙角开得正艳的木芙蓉,不像菊花那么冷傲,也不似桂花那么沉寂,或许心情会瞬间大好。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今日寒露,也是国庆假期之后第一个工作日。短暂的团聚之后,游子背上行囊,又回归了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日常。这过程中有奋斗的激昂,收获的幸福,当然也会有远离家乡的些许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其诗作《晚次宿预馆》中就表达游子离家的复杂情感。
《晚次宿预馆》
唐·钱起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诗人遥望家乡直到它变为天边的一个小点,耳边传来的好像是故土的暮鼓之声,感秋伤怀的思绪渐渐蔓延开来。“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除了芝麻,寒露时节还应多吃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寒露时节,温度严重下降,人的免疫力也相对不足,这时候需要增加运动来健身保健,同时也需要注意运动的选择,避免运动过度而引起身体不适。建议:适当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锻炼活动,还可以陪伴家人去体验一下秋天各项有趣的民俗活动。
秋钓边
寒露之后,江南地区告别炎热,鱼类都在更温暖的浅水区域觅食,储存能量,为过冬做准备。这个时候是最合适钓鱼的季节,钓友们称之为“秋钓边”。垂钓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它逐渐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有益身心的活动。
赏枫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最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赏菊花,喝菊花酒
农历九月又叫菊月,是菊花的月份。“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菊花是寒露节气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清寒傲雪的品格。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于是赏菊也就成了这一时节人们一项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往年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观赏菊花的活动。
采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到寒露,是采制秋茶的时候。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
茶分春秋,喝茶却不分时间地点。古人早早就学会用眼、耳、鼻、舌、身五识来感知季节的变化,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高科技的我们,也别忘了在适当的时候停下忙碌的脚步,充分调动五识的能力,去全方位的感知四季轮转,享受美好生活。
天气渐凉
记得添衣保暖!
吃螃蟹桂花糕
享受这美好的时节~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