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后代如今怎样?35代后代,默默守护包氏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发布于 2021-10-08 20:33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歌曲中的描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忠臣包拯。在滚滚历史长河里,包拯始终是清正廉洁的代表人物。

在百姓心中,他是一盏明灯,办案刚正不阿,只相信真相而不畏惧权贵;在无数立志为官的人心中,他是一位优秀的榜样,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包拯的身世

包拯是北宋著名的臣子。因为办案严明,敢于和权贵做斗争而闻名。民间又有别称“包青天、包公、阎罗包老……”足见他在民间受爱戴的程度。包拯的故事是无数说书人的素材、他的形象在民间时常被模仿。

包拯皮肤黝黑,在额头上有一个月牙型的伤疤,这也成为了他形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民间的传闻里,有人说这个月牙伤疤是公正和才能的代表。还有人说这个月牙是一个通行证,联系着阴间和阳间。白天,包拯执掌阳间的案子,晚上掌管阴间的案子,足见包拯在人民心中的高大形象。

包拯儿时便很聪明,什么知识一点就通,而且记忆力很好,很是讨人喜欢,随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天长任知县,并且向来以廉洁著称,接连破获多起大案,在包拯心中,真相永远大于一切。

哪怕时至今日,包拯也一直都是清廉的象征,更是为官者的榜样,他不畏强权,只坚守真相,向来敢于直言进谏,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有鱼肉百姓的行径,都不能幸免,直到将其定罪方才罢休。

在他执政办案时,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即使受到很多反对也坚持如此,身居要职更是从不贪污,甚至还会接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正因为他的坚守,百姓对他的评价才如此之高,才如此尊敬他。

继承、传承包氏精神

包拯离开人世距今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形象却一直活在人民心里。一千多年里来,他的子子孙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领域各自奋斗,但他们都一直坚守着包拯留下的家训。如今在世的是35代后人包先良。他为了传承包拯的文化,一生都没出去打工,一直坚持留在大包村,守候包氏祠堂。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包先良,这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大包村。他耗尽自己的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守护祠堂。年轻的时候,同乡的人都纷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希望可以迈向更加富足的生活,但只有包先良始终坚守在此地。

昔日祠堂的盛景早已不复存在,祠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破败不堪。能守护祠堂是包氏后人的荣耀,对于他们而言,祠堂就是包氏文化的载体,自己的责任就是传承、弘扬包氏文化。

于是,包先良作为后人,自己出钱重新修缮祠堂,甚至比之前的样子更好,他们也更加坚定了要把包拯的文化传播的决心。

在包氏后代的心里,能守候祠堂是件很光荣、神圣的事情,一代代先辈传承下的祠堂不能坏。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展,也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包拯的文化,夫妻两人不出远门打工,呆在村里。每日都在祠堂里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的工作。清理祠堂、擦拭家训。

包拯曾写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简简单单的三十七个字,是包拯留给后代们的戒条,也是他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

包先良老人开玩笑地说:“因为这戒条,包氏的后代很少有人经商、从政,祖先一句训,子孙代代穷。”包氏的后人始终坚持这一家训。

坚守原则,坚守初心

包氏的家训和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扬,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来包氏祠堂,探访包拯的故事。游客的到来,让包先良格外激动。这就是他守候祠堂的目的,想让更多的人看见包拯、了解包拯,学习包拯。了解学习他的处世之道。

游客到了,包先良就免费当导游,给大家讲述祠堂里这些物件、讲包拯当年的故事,他的热情感染了不少游客。

他们带着包拯的故事去向全国各地,传播包拯的精神,这就是包先良想收获的。一辈子坚持做这一件事是需要巨大的耐力和毅力的,但他做到了,在这几十年里他始终没有失去自己守护祠堂的初心

包先良夫妇都在村子里干着清洁工的活,只有这个活时间宽裕,他们可以抽出大把时间呆在祠堂。两个人领着微薄的工资,辛苦地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但自己的生活再苦、再艰辛。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包氏祠堂做成一个景点,对前往的游客进行收费游览。这是他坚守的原则。他认为收费游览,就违背了自己做这一件事的初衷,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挣,但心要是空了,损失可就大了。

大家都觉得包先良在这件事上就是死脑筋,明明自己一家人连生活都成问题,只能满足温饱,还偏偏坚持这样做,费力不讨好。

但包先良却不以为然,他不愿意自己自愿守候祠堂的愿望被赋予外在的价值,如果是这样,自己不仅仅违背了祖先的教诲,更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老人一生都很和蔼,但在是否对祠堂收费这件事上却格外倔强。这一点和包拯格外地像,包拯在一千多年前为了真相,坚守自己的原则。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后人为了守住自己的内心,坚持在祠堂。

这一生,包先良始终没有走出大包村,工资也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但他却从没想过放弃,还在这过程中自己创造乐趣。他一步也没有走出去,但他的声音传播到了全世界,他讲述的关于包拯的故事传播到了全世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