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于 2021-10-09 00:08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民政部门精心谋划编制了《安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力求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推进我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造福于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新阶段安徽建设。
10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副厅长汪韧、耿学梅、高光权、许静静到会,介绍《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主持发布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轶晗 摄)
发布人:省民政厅厅长 张冬云(李轶晗 摄)
省民政厅副厅长 汪韧(李轶晗 摄)
省民政厅副厅长 耿学梅(李轶晗 摄)
省民政厅副厅长 高光权(李轶晗 摄)
省民政厅副厅长 许静静(李轶晗 摄)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郑明武(李轶晗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轶晗 摄)
张冬云介绍《安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虞结志 制作)
人民数字记者
省民政厅厅长 张冬云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我们常说的养老的三种形态,我们认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就是让老年人在自理、半失能、重度失能等不同阶段都有可选择的优质养老服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对居家养老支持。政府通过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实施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进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社区探访等方式,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支持。
二是完善社区居家服务网络。在硬件上,重点推动老旧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软件上,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功能定位,夯实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全托、日照等照护服务功能,让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可望可及。支持县区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推进“物业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皖伴计划”,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落实省政府有关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要求,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十四五”末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持续推进智慧养老建设,鼓励养老机构向家庭延伸。广泛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定一批体现安徽特色、适应管理服务要求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
国际商报记者
安徽卫视记者
汪厅长您好,我是国际商报记者。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民政“十四五”规划中,对于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实施“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作出了怎样的安排?
省民政厅副厅长 汪韧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意见》要求,我们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入规划,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汪韧回答记者提问。(虞结志 制作)
二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优化社区服务格局。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做实共驻共建,打造“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公益事业联办、服务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社区治安联防”的利益共同体。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推动服务力量向城乡社区汇聚。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探索智慧社区建设路径。从政务、服务、事务三个层面,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安徽省情的智慧社区建设路径,为全国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安徽经验。
中安在线记者
耿厅长您好,我是中安在线记者。“十三五”期间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在这次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有哪些新的举措?
省民政厅副厅长 耿学梅
《规划》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及省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总体上体现为五个“新”。
一是着眼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救助对象范围有新拓展。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二是着眼于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的救助需求,救助项目有新内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三是着眼于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救助对象认定机制有新调整。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程序将低保、特困等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取消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四是着眼于建立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救助基层能力建设有新要求。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职责,明确承担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
新安晚报记者
高厅长您好,我是新安晚报记者。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现状如何?请问下一步的培育发展方向是什么?
省民政厅副厅长 高光权
行业协会商会具有贴近市场、服务企业、沟通政府的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商协会工作。书记和省长先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充分肯定商协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高光权回答记者提问。(虞结志 制作)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商协会3448个(其中省本级438个),覆盖会员企业15万余家。2020年以来,仅省级商协会就参与制定团体标准、行业标准160多项,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等咨询服务3万余次。今年以来,省级商协会举办会展活动51场,促成引进资金超过143亿元。
“十四五”期间,省民政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优化商协会登记管理服务,推进去行政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商协会自身建设。动员引导商协会发挥好自身独特优势和平台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的主角意识,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感召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安徽加速集聚,推动安徽开放发展。
《规划》中对下一步如何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也做了安排。“十四五”时期,省民政厅将积极配合广大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重点培育涉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的商协会,助力“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通过简化登记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等,不断提升登记效率。鼓励适度实行“一业多会”。制定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支持我省商协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省内外优秀商协会的联络沟通。
安徽广播电台记者
许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知道民政部门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我们想了解民政“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安排和部署?
省民政厅副厅长 许静静
概括来说就是:完善慈善事业促进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许静静回答记者提问。(虞结志 制作)
一是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开展“安徽慈善奖”评比,鼓励支持各地建立健全慈善表彰制度,对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表彰。推动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等激励扶持政策。
二是积极发展慈善组织。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事业发展的渠道。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积极培育发展资助型基金会,引导专业型基金会拓展新的慈善领域。加强慈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建立与长三角慈善组织和其他知名慈善组织的行业交流互动机制。支持各地开展公益微创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规范慈善行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慈善文化,加强慈善宣传,营造全社会向善氛围。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慈善资金使用跟踪反馈机制,探索建立新闻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监管,发挥慈善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能力。加大对互联网慈善的监督引导,督促指导互联网募捐规范化、透明化。畅通慈善领域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监管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疾控再次提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