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届“大禹杯”中秋征文选||李双五:中秋祈愿(随笔)
发布于 2021-10-10 05:5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四海万家一轮明月,有多少人皓月举杯,用美酒浇释亲友的思念,用诗赋吟唱千古的愁怨,意境深远的中秋寓言被诗情画意的古人巧妙地刻上明月,使悲情的神话安慰着代代不已的思念期许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中国人的亲情不会流于互诉爱意的话语,而是都寄托在节庆的礼物上,中秋节给家里买月饼寄礼物,或许对不少在外的年轻人来说,像是道“坎”,迈过这一道坎,你就是成年人了,对含蓄、不善表达的中国家庭来说,收到的就是一种另类家书,而这份礼物对长辈而言,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加珍贵。什么高官达贵人才精英,这儿只有在他乡挣钱的打工人,哪怕自个儿都没有月饼吃,也要搞份月饼寄回家,别觉得俗套无趣,品后还是真香。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逢年过节成了年轻人的“心酸时刻”。孩子独立之后,许多父母怕成为他们的累赘,连关心都不敢大方启齿,想了解孩子的工作生活情况,却不敢询问太多,一旦展露出忙碌或厌烦的迹象,就慌忙结束对话或转移话题。爸妈的一句“中秋节回不回家”,然后立刻跟上一句“不回也没关系”。
搜索父母与孩子们聊天记录,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忙吧”。从前的唠叨变成了不打扰,从习惯的批评教育变得格外尊重对方的意见,曾经威严的爸妈,竟然变得客气起来了。仿佛那句“你忙吧”,是那么违心,又那么心酸。这样的父母,是如此“懂事”,又如此让人心疼。成年人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变得稀薄,往往不是故意的疏远,而是双方形成了一种无奈的默契。毕竟挣钱糊口是首要任务,“有出息”也是父母自己对成年儿女的期望。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论是刚步入社会的学生,还是为生计奋斗在外的打工人,不论此刻的我们身处何地,幸福美满合家团圆是对家的思念,风调雨顺花好月圆是对故乡的美好祝愿和期盼,爱和理解的团圆使今晚的月亮,特别明分外圆。
中秋他乡即故乡,天涯海角同月光。让我们一起举杯邀明月,把酒共庆欢。祝福天下父母儿女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关于开展全国第二届“大禹杯”精短文学奖
征集中秋作品活动的通知
各位师友:
凡获得“金、银、铜”《全国第二届“大禹杯”精短文学奖》荣誉证书者,其作品将向《精短小说》《渤海风》《当代文学》《阅读》等刊物推荐(每个人的优秀作品不限)发表。
应作者和读者建议,大赛征文活动适当延长,截稿日期:2021年10月20日;获奖人员名单公布日期:11月10日左右;颁奖日期:证书和奖品(凡是获奖人员,均可以得到一本有关作家的签名著作),11月中旬左右发放到获奖作者手中。
特此通知!
大禹杯征文奖组委会
《野森文学》编辑部
2021年10月2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