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解读】为什么要清三界 (根据老师课件整理)
发布于 2021-10-10 06:48
1
为什么要清三界
《基础资料》第四集第二章讲的是“为什么要清三界”。咱们知道了三界是什么,再就是为什么要清三界。
清三界这个提法来自于古人对于性心身的一个认知:每个人都有善良美好的天性,是自自然然都有的。
小时候,兄弟两个跟几个小孩一起玩,如果有人打哥哥,弟弟就会痛哭、就会护着,不允许、不让,这就是善良美好的天性。弟弟虽然很小,也没有人教育他什么,但是他就懂。
如果妈妈受到什么伤害,小朋友就会上前去保护他的妈妈,就会护着妈妈,这就是善良美好的天性,不需要人教,自然的就懂这些。
所以圣贤先哲们认为,人有个善良美好的天性,就像过去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指的就是人人有一个善良美好的天性,是纯洁的、善良的、圆满的。
2
天性 禀性 习性
可是大家又觉得,人人都有善良美好的天性,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干坏事?做了很多坏事等等,为啥还有这样的人?这个就是古人认为人的天性“为气禀所拘、为物欲所蔽”,就是被脾气禀性给拘住了。
人发脾气、发火,把他给拘住了,脾气不受人的控制,把人给控制住了,你纵然有个好的想法,那脾气上来了就做不了主,把人给绑架了,把天性给蒙蔽了。
再一个就是人有欲望,欲望太强烈,良心、好的心念、想法,被欲望给蒙蔽了,这叫“物欲所蔽”!
古人认为:“人人都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什么事是错误的”。大家其实都有这种观念的。
比如你拿别人家的东西就叫偷盗,大家都明白。可是有的人被贪欲蒙蔽了,明明知道偷盗是不应该的,是错的,也控制不住,也会去拿人的东西,这就叫“物欲所蔽”!
人善良美好的天性,被气禀所拘,就是被脾气禀性把天性拘住了。
人的良心、心念当中纯真、良好的念头想法被欲望给蒙蔽了。
人清静的身体被不良嗜好所控制,人的一些欲望、物欲蒙蔽了人的良心,人的脾气禀性遮蔽了他善良美好的天性,所以才导致人会做一些不好的事。
明知道不好自己也控制不了,这就是被习性、被不良嗜好给牵绊住了;明知道一些想法是错误的,但是控制不住,这就叫物欲所蔽;
明知道发脾气是错的,想控制也控制不住,脾气不受控制的就爆发出来了;也知道吵架不对,但是还是去吵架,这就是被气禀所拘。
所以会导致人丧失理智,办错很多事,甚至明明知道自己是错也会往下滑;明知道下面是个大坑也停不下来。这就是三界一旦负面的起了作用,就让人往下滑了,就因为这个才要清理。
3
恢复善良的天性
要想恢复善良美好的天性,恢复人的良心,恢复清静的身体,那就要把外在蒙蔽的给清除。
在身体上就要清除不良嗜好,在心里就要去除私心杂念、物欲,脾气禀性就要给化掉,这样人慢慢地就能恢复善良美好的天性!
这个提法正好符合《大学》里头讲的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个人的“修身”就是全面的修正自己,不是单纯的修这个身体,不是说我修身就是锻炼身体,或者说修正身体,不是这样,它是全面的。
有身体上的、心念上的、脾气性格上的、思想品德上的。“修身”其实是全面的修正自己。把身上的不良嗜好、心里头的私心杂念、脾气禀性,一点一点给清理掉就叫“清三界”,这就是为什么要清三界。
人清理了之后才会变得越来越清净——身体越来越清净;心念越来越纯净。脾气禀性去掉了,天性流露、乐乐呵呵、感恩、知足、快乐、善良、美好,这些天性才能流露出来。
就因为这个才需要清三界,所以不要把清三界给看轻了,这是人修身的基础,全面的修身,就是儒家思想当中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好符合了修身的道理。
行,咱们就简单一说为什么要清三界,就聊这么几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