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越久,离佛越远”,你也是这样的吗?
发布于 2021-10-10 08:59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
经常会听说这样一句俗语: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
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这似乎表示
学佛的时间越久,离佛就越远
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有部分学佛者
学佛修行的时间越长
反而对佛法、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学佛不得法门
学佛是要有方法(法门)的,佛法有三大语系,三藏十二部典籍,佛陀留下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对应着根机不同的修学者。对于学佛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门,然后一门深入,精进坚持。
可是对很多的学佛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佛方法,又没有善知识做引导,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一些错误的学佛方法可能让学佛者与成佛的目标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修行道心退转
很多人在学佛之初勇猛精进,对明心见性、开悟的境界很是向往,觉得指日可期,而且也能在学佛的过程中,减少烦恼,增长智慧。但日久之后,仍觉得烦恼未能根除,反而感受到障碍重重,业障、魔障、病障层出不穷,于是失去信心,认为解脱烦恼,转凡成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学佛的初心逐渐就退转了,离佛也越来越远。
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有很坚固的誓愿,但时间一久,或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了,这便是多退初心。
所谓“学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学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大信心、大诚心、大恒心、大智慧、大毅力,脚踏实地,逐步前进,努力修学,让菩提心一点点增长、广大,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修学流于表面
作为学佛人,不仅要闻思,更重要的是要实修。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流于表面,连基本的皈依、发心等道理都不懂,或者只学习理论,而不愿意下功夫去实修,虽然学佛的时间不短,读诵的经文也不少,但实际上满腹都是贪嗔痴。这种在学佛中不求甚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学佛方式,自然是学的时间越长,离佛也就越远。
我们学佛,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通病就在于,说得多,做得少。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感到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怎么是如此平常,于是笑言:“这三岁孩儿都晓得!”禅师回答说:“三岁孩儿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我们作为学佛者,不仅要精进努力地学习佛法,还要积极地去实践佛法,将佛法用之于现实人间的日常生活,平时的做人做事当中,解决生活中的烦恼、矛盾。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佛一直就在我们眼前。


缺少正确发心
很多学佛人,走上学佛的道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心和动机,也不是把成佛、解脱烦恼作为追求的目标。大部分都是因为在生活上或事业上遇到了困难、挫折等,虽然各人学佛的因缘不尽相同,但都带着一颗跟佛菩萨做“交易”的功利心,希望佛菩萨可以保佑、帮助自己。
这样的学佛者,很容易把对佛教的信仰变成一种迷信,一旦发现自己的现状没有改善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失去对佛法和佛菩萨的信心,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离佛越来越远了。
所以,学佛者要有正确的发心,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只有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保持精进心不退转,才能够最终解脱烦恼,得大自在。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自己
当我们拥有虔诚的发心
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坚定成佛解脱的目标
并精进地为之努力
佛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温
馨
提
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热门文章
1、每日诵戒---诵戒加持文
2、地藏经(45’60’70’三个版本)
3、地藏经(80’90’120’三个版本)
4、拜忏动作分解及要点详解
5、拜忏(21.31.60三个版本)
6、地藏禅+西方发愿文+赞佛+念佛+追顶
7、因果故事合集1-41
8、中华德育故事【全集视频】
9、教孩子的学问系列全185集
10、活着1-3集
活着4-6集
11、俞净意公遇灶神记1-3集(历史真人改命故事 共8集)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4-6集(历史真人改命故事 共8集)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7-8集(历史真人改命故事 共8集)
12、了凡四训 (电影)全集
有学修当中的心得、感悟等文章发:
投稿邮箱:jinlianhua2012@qq.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