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不穿宇航服进太空会怎样?
发布于 2021-10-10 15:36
相信今天很多朋友都已经看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2021年10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经转运至发射区,在近期将择机发射升空。这一次飞行任务依旧搭载3名宇航员,其中会有一名女宇航员,按照计划,他们将在空间站内驻留6个月。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启程之前,天舟三号飞船已经将近6吨物资送上了空间站,其中包括推进剂、科学仪器、宇航员驻留空间站所需的物资,以及一套舱外宇航服,还有一些美容护肤产品等。
不管是我们的神舟系列飞船,还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或者是美国的龙飞船、航天飞机、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等,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以及返回地球的过程都会穿着宇航服。如神舟十二号飞船宇航员在出征仪式上就穿着宇航服,在飞船内也是如此;俄罗斯前两天发射的联盟MS-19载人飞船搭载了1名职业宇航员以及1名女演员和1名导演,他们在坐飞船时也都穿着宇航服。
为什么宇航员出征以及返回地球时需要穿着宇航服呢?如果在外太空不穿宇航服,会怎么样呢?苏联的悲剧不能忘。
宇航服的发展历程
虽然人类第一次进入外太空是在上世纪60年代,但是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发现,随着我们的飞行高度不断上升,上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稀薄,需要有能够提供氧气的设备,所以在载人飞船还没出现之前,热气球的驾驶员就已发明了抗压服。世界上第一件抗压服是一个澳大利亚人在1894年用铁丝框和防水布做成的,随后美国人弗雷德·桑坡在1918年7月16日首次为抗压服申请了专利,早期的抗压服和现代的宇航服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气密性的服装,有可自由穿戴的头盔以及有可以提供压缩空气的管道。当然,在技术、安全性等方面,早期的抗压服和现代的宇航服是没法比的。
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外太空的人类是加加林,他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时,所穿着的宇航服就是苏联研制的SK-1宇航服,这一种宇航服不仅能够提供全面抗压能力,同时还有一个辅助的生命支持系统。
由于当时人类对宇航员、宇航服的认识不足,当加加林乘坐飞船返回地球时从飞船弹出来并用降落伞着陆到地面时,着陆点附近有一对父女看到穿着橘红色宇航服、戴着头盔的加加林时都被吓到了。
在1965年3月,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出舱活动,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穿着的是“金鹰”舱外宇航服,和加加林穿的宇航服不同,舱外宇航服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的飞船。理论上这款宇航服能够提供45分钟的氧气,但是在出舱活动时,宇航服的供气系统的安全阀出现了故障,宇航服迅速膨胀导致宇航员没法进入气密舱,最终他放掉了宇航服的一些气体才顺利进入飞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的宇航服更加先进,安全性更高,如我们的新一代飞天舱外宇航服有6层,具备防辐射、温度调节和压力调节等功能,还有完备的生命保障系统,能够保护宇航员出舱活动时的安全,还能保障宇航员在舱外的工作效率,单次出舱活动时间可以达到6-8小时。虽然舱外宇航服看起来很重,达到130公斤,但是穿、脱都非常方便、快捷。
不穿宇航服进太空会怎样
外太空的环境与地面的环境截然不同,随着高度不断上升,空气密度越来越低。除此之外,在外太空还有强宇宙辐射,温度也非常低,如果宇航员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下会迅速失压、失温、缺氧致死。在历史上就曾经发生了宇航员因为没有穿着宇航服而酿成悲剧的情况。
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还发射了一艘联盟11号飞船,将3名宇航员送上了空间站内。他们在空间站内驻留了23天后开始返航,由于飞船返回舱设计不合理,座舱非常拥挤,只有脱掉宇航服才坐得下3名宇航员,所以他们在返回时就没有穿着宇航服。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68公里的外太空与轨道舱分离时,压力阀门被震开,返回舱内的压力迅速下降,宇航员由于没有穿着宇航服,在短短40秒内因缺氧等原因死亡。自这个悲剧之后,就规定宇航员在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以及返回地球时都必须穿着宇航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