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落实“双减”政策 让教育更有“温度”

发布于 2021-10-10 15:39

“双减”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大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国务院“双减”文件下发后,淄博市教育局迅速通过党组会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中办国办《意见》,要求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将“双减”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安排,坚决抓好全市“双减”工作。

一是迅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参照省里做法,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了全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同时要求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健全协调机制。市协调机制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李新胜和副市长毕红卫担任召集人,23个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任机制办公室主任,明确部门单位职责,统筹抓好全市“双减”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加强工作力量,迅速行动,推动“双减”工作开展。落实“双减”工作周报和半月报制度,定期向上级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对“双减”政策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

二是制定出台“双减”系列文件。认真总结、充分借鉴各地有效做法,积极对接了解国家、省配套文件制定情况,制定了《关于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联合市人社局下发保障培训机构人员就业的通知,对维护校外培训行业稳定做出详细部署。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淄博市教育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针对广大群众反应强烈的“家长接娃难、学生作业苦”等烦心事开展工作,大力推动校内“减负”。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让作业由“定量”走向“变量”。把作业负担降下来,课堂质量提上去以后,接下来,还要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就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拓展、延伸。

目前,淄博的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全接纳、零拒绝,不仅要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们的难题,更要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选择更大空间。目前,我市424所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数达34万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2.5%。

据统计,目前我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2011家,线下义务教育段学科类培训机构748家,占培训机构总量的37%,其中营利性机构707家,非营利性机构41家。中央“双减”政策出台后,暂停营业90家,注销1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教师数量从7月上旬的4052人下降至1997人,参加学科类培训学生数从7月上旬的49761人下降至19675人,下降幅度均超过50%。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于培训机构来说,转型难。选择非学科培训会是机构转型的主流,但是对于这一转型,校外培训机构也需要谨慎。这一领域原来的培训机构已经基本饱和,新的机构加入必定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监管难。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需要多部门共同发力,部门协调难,牵头部门、相关职责部门联合检查机制运行需进一步优化,检查执行力需进一步提高。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我们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毛睿

 

使app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