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分下雨农民愁”,到底愁什么?真的有道理吗?

发布于 2021-10-10 16:27

...........................................................................

重要:

...........................................................................

作为中国传统的日子,秋分的到来,既是第16节气、划分秋季,更是昼夜平分、冷暖交割的日子。《春秋繁露》中有这样的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同时,秋分的到来,更预示着秋收、秋忙的季节,正所谓“夏种秋收”,秋分对于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示性作用。自古以来,老农们耕种收割,都要看节气、听农谚,以此判定何时做何事,而其中的农谚就是在节气基础上,观察、总结、检验和指导的成果,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农事安排。农谚道:秋分下雨农民愁,到底是为何而愁呢?有何道理可言呢?

秋分的时节解析
每年的阳历9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的时候,就是秋分时节。关于秋分的具体含义,可以从“分”的“四层含义”来解析,一分秋季,二分冷暖,三分昼夜,四分南北半球。因为,在秋分的这一天,太阳与赤道重合,南北昼夜都相等,过了秋分之后,昼夜时间开始倾斜,气候也发生转换,由前期的暑期炎热,慢慢想秋季凉爽过渡。
同时,秋分节气的到来,更多地反馈在农事之上。除了正常的安排作业外,秋分预示着秋季中,最繁忙的时节,那就是秋收和秋种的到来,所谓每年将秋分,设置为中国丰收节。像指尖的家乡,每年秋分前后,都是村里收割水稻,当然现在大户种粮,收割时间延迟了很多。至于说秋收种粮,也有很多农村俗语表达,“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分别表达了华北种冬小麦、江南种二季稻的时间。

为何秋分愁下雨呢?
村里的老人说,秋分下雨不是好兆头呢,并随口说出“秋分下雨农民愁”。为啥农村老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一是农谚的形成过程,对于农民来说,依据节气总结的俗语,更多是关于农事活动。预测未来气候、判断收成多寡等,因为在农民以农为本的年代,能够收多少粮,丰收与否关乎生存。而农谚的形成,都是老一辈农民们,长期总结而成的,更多是经验的结晶,秋分下雨于收成不利。
二是秋分前后的农事活动需求,于北方地区而言,刚刚收完粮食准备播种,秋分下雨预示着后面雨水多,容易造成泥土板结,不利于秋种。于中部地区而言,秋分正是收割水稻的季节,过多下雨造成倒伏减产、稻田潮湿不利于收割,即便是收割完了,也不利于晾晒。
所以说,农村俗语“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也同样表达这样的含义。当然,秋分下雨与否,愁与不愁,还得具体看各地的环境差异,那些等水种粮的,自然是希望来点雨水。不过,不得不说,农村俗语的形成中,饱含着老农的智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

重要: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

.让更多人因你而受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