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来袭,长假后怎样帮孩子收心?

发布于 2021-10-10 16:58

“十一”假期已经过去几天了,你是否已经恢复了工作状态?节后这几天,不少人上班无精打采,注意力很难集中。而在自顾不暇的同时,家中“小神兽”也让人不省心。记者采访发现,与上班族类似,节后不少孩子出现入园、入学焦虑、故意发脾气,提不起精神、上课打瞌睡等现象,甚至有的幼儿为了不去上学而哭闹,甚至撒谎。
“节后综合征”孩子更明显
“真想拖出去训一顿。”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家孩子在节后开学的第一天就迟到了,“明明前一天晚上很早就哄睡了,结果第二天闹钟响了两遍还是不愿意起床,还各种耍赖抵抗、撒谎,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
专家表示,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节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于沉溺于快乐假期无法自拔、睡眠紊乱导致精神不振、假期消化不良导致肠道不适等情况。由于假期中家长大多安排了许多亲子节目,带孩子去游玩或者聚会,孩子玩得心“野”了,自然不愿意回到幼儿园或学校过“束缚”的集体生活。与此同时,假期里爱疯玩的孩子作息时间往往不规律,夜里精神抖擞,早上又睡到很晚,等到回归校园,一时无法从节日的作息时间中调整过来,以致精神状态不佳。
“我给孩子请病假了,带孩子去门诊开药。医生给开了一些健胃消食片和调理肠胃的药,还说关键还是要从日常饮食中慢慢调理。”刘阿姨日前刚带孙子到医院就诊,她表示,因为假期里吃太多零食,孩子腹泻拉肚子,有一天晚上肚子更是痛得很厉害,让长辈特别担心。专家表示,假期中孩子少不了各种零食的陪伴,但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发不适,孩子身体不舒服,精神状态不好,当然更不愿意去上学了。
家长要帮助孩子“收心”
如何帮助孩子把身心都从假期中脱离出来?《人民日报》曾发布一份最全贴心攻略,帮助孩子保持好状态。其中提到,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收心,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比较松弛,节后返校会不适应,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细心观察孩子,循序渐进帮孩子把心收起来,通过交谈等形式,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勤于沟通,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沉溺于网络,恨不得钻进电脑和手机。”家长陈女士说,自己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假期里孩子不爱出门,每天都宅在家里看动画片或者打游戏,在电脑屏幕前异常兴奋,劝也劝不停。短短的几天假期,孩子的生活作息变得十分紊乱。节后返校前,孩子一下子像个泄了气的气球,瘪了。陈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引导孩子回归往日的规律作息,自己决定让家里断网一个星期,禁止孩子上网。
据悉,假期里许多孩子的作息时间颠三倒四,很难以饱满的精神回到平时的作息中。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可用音乐等手段进行睡前安抚,鼓励孩子早睡早起,帮助孩子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专家还建议,假期归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联系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假期见闻和新鲜事,相互表达彼此的思念和对校园生活的期待,这样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也有利于孩子培养交际能力,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同时,假期后家长需要在饮食方面花心思,帮助孩子调整饮食结构,定时饮食,鼓励孩子多吃水果、绿叶蔬菜、米粥、面条等清淡的食品,也可适当吃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带孩子参加有氧活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让孩子在调理身体的同时,振奋了精神。
面对治疗“节后综合征”,家长还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和示范,作息要规律,生活方式要健康,更重要的是放下手机,放下消极情绪,以乐观进取的心态,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和热情,陪孩子一起收心,引导孩子体验假期归来后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三招破解节后综合征
心理专家分析,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虽然假期结束了,但心理上假期还没有结束,所以,出现“节后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
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专家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大家提建议,在节后最好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慢慢进行缓冲调整,让意识和潜意识逐渐接上轨。
用一周缓冲调整
“上班第一天,我的状态就是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昏昏沉沉、哈欠连连、频繁出错、反应迟钝。”小圆是一家公司白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她虽然来到办公室,但工作效率奇低,一天下来,面对一堆工作文件毫无感觉,满脑子都是没通关的游戏、没追完的剧、没见到的人……
专家结合案例分析表示,很多人一休完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中间没有适应期,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因此,上班头一周,尽量给自己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如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等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后,再安排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内容。
让饮食和作息回到正轨
“假期天天修仙,作息调整不回来怎么办?”有市民直呼自己几乎要崩溃。黄金周期间,许多人作息时间不规律,日夜颠倒,导致节后一时无法将作息时间调整过来。
专家给出有效建议: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
专家同时表示,节日期间的饮食都是以大鱼大肉为主,导致肠胃负担过重,结束假期后的饮食不济也容易让人精神不振。有市民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吃了太多油腻食品,可以在收假前三天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和绿色蔬菜,这样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多运动让身心重获元气
“一想到第二天早上要上班就心里莫名地烦恼,晚上睡不着,设了N个闹钟,最后还是睡过头迟到。到了单位也时时刻刻想休息。另外吃饭也没胃口,甚至根本不想吃饭。”过完一个尽兴的假期,小叶说,一想到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就有一种恐惧感。
专家提醒,假日期间,由于运动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收假后,可以多开展一些运动量相对较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