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解读|22/23年贵州师范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分析全解

发布于 2021-10-10 19:07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签署省部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协议,贵州师范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334人、研究生30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以喀斯特为核心内容的地理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随同学校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经过几代人的工作积累与努力,在原地理系喀斯特研究室、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喀斯特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7年初在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的指导下正式成立(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为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喀斯特首席科学家)。

贵州师范大学风景园林专硕于2017年11月正式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拟于2019年在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正式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专硕学制两年,共开设四个专业方向:喀斯特山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喀斯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繁育及应用、数字喀斯特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在此背景下,在我校开展《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校级公选课,旨在为我校拟从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研究的师生提供理论参考,此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贵州师范风景园林硕士招生详情

1.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官网

2022年贵州师范风景园林硕士招生详情

导师一熊康宁

男,汉族,1958年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住建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省管专家、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1985年于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自然地理学喀斯特与洞穴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1989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喀斯特地貌学与水文学访问学者,199年英国牛津大学喀斯特地貌与土地利用研究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坚守喀斯特与洞穴、石漠化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保护与山地旅游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及考察31项、国家及部委科技项目9项、国家重点工程规划设计14项、省级及部门项目31项,地方及企业项目66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96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73篇,SCI/EI 收录31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

导师二周忠发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6月生,贵州遵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院长、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贵州省遥感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专家、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

、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省"十三五"规划编制专家。

导师三陈浒

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5年7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2007"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喀斯特地貌与环境,生态学。主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构建与监测评价","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动物群落效应"、"南明河水质评价"、"乌江流域水质评价"等省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2006BACO1A09)"与"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201BAC09B01)"、贵州省九五攻关课题"红枫湖百花湖水质现状与评价"、中-意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国际合作计划课题、"中-欧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课题、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望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赤水丹霞世界遗产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梵净山世界遗产申报、乌江流域大花水电站-素风营电站-沙坨电站-水白渡灌区等生态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等10余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导师四任晓冬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获得云南大学生态学硕士,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发展管理硕士,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村自然资源利用及管理,农村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的研究。最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7163007)、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在中国实施的项目"支持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促进知识交流"、贵州省科技计划处项目"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碳汇计量模型的研发与示范"(黔科合SY字【2010】)、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滇桂黔石漠化区"十二五"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规划"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

导师五杜芳娟

女,仡佬族。中共党员,1977年5月出生,贵州务川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喀斯特旅游和民族文化地理。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主持项目研究5项,参与研究纵向及横向课题10余项。先后参与申报"中国丹霞"、"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在《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

导师六 王恒松

男,侗族,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石漠化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及全球变化研究。主研参加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教育厅和中外合作项目等。近几年在《中国科学》、《地质学报》、《沉积学报》、《地理科学》、《地球学报》、《水土保持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导师七宋月华

女,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青年教师。201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晋升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主要承担《动物生物学》、《喀斯特生态系统与生态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主要研究工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昆虫生物多样性及其世界遗产价值、喀斯特地区昆虫(叶蝉)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对石漠化治理生态功能恢复响应等。

导师八杨庆雄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化学系,199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植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2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1~2005年在云南白药集团云药实验室工作;2006年1月至今,在贵州师范大学工作。2007~2008年,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3~201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导师九盛茂银

博士,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副院长,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南京大学生态学博士、博士后。长期以来致力于喀斯特环境植物生态与石漠化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荞麦育种岗位科学家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导师十肖时珍

女,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世界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工程技术部副部长。

导师十一胡继伟

工作单位∶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务∶特聘首席教授(环境科学)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电话∶1568S604160,13098506310 实验室电话∶0851-86702710,86690199

E-MAL: JIWEIHU@YAHO0.COM; JWHU@GZNU.EDU.CN

导师十二李瑞

男,贵州盘州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水利部及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审查专家、贵州省森林旅游专家库专家、贵州省林业科技优秀青年人才,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横纵向)50余项,其中包括新建沪昆高速铁路(上海至长沙段)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科技支撑、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等重大社会服务类项目。

导师十三陈永毕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7月生,贵州兴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喀斯特环境与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生物多样性恢复专题)"、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石漠化工程性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兴义市发展和改革局"兴义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3》和《2011年初步设计》"等国家及部委项目1项、省级及部门项目1项,地方及企业10项。

导师十四李晓娜

女,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7月份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于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喀斯特石漠化生物结皮生态修复、苔藓及其生物溶蚀、水污染处理。

导师十五刘子琦

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石漠化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产业方面的研究。

导师十六闫利会

女,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5月生,河南郑州人,博士、副研究员,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喀斯特石漠化遥感图谱、喀斯特地貌与洞穴。

导师十七董颖苹

女,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副研究员,九三学社成员,中国组培协会贵州区理事,ECOLOGICAL ENGINEERING期刊审稿人,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LEEDS)植物中心访间学者。主持课题7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10余项,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励一次,独立育成品种1个,参与育成品种2个。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篇,其中SCI3篇,SPRINGERLINK出版图书中章节一篇。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退化生境的农业与自然资源管理。

导师十八朱大运

邮箱∶ZHUDAYUNI63@163.COM

职称∶副教授专业∶地理学

研究方向∶水土保持、气候变化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 邮编∶55001

导师十九盈短

男,1983年出生,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并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长期从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等相关项目研究。

导师二十高洋

女,汉族,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古生态与重建,文化地理与世界自然遗产。

导师二十一蓝家程

男,广西都安人,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

导师二十二喻阳华

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在贵州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费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贵阳市环境保护局下属事业单位环境监察支队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工作,任助理工程师;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在贵州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2015年8月至今在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任教(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西南喀斯特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形成机制)。

*数据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官网

*数据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官网

 21年拟录取列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 周维权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西方园林》 郦芷若、朱建宁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

《观赏植物学》 李先源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园林规划设计》胡长龙主编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

344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风景园林基础》作为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理论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风景园林硕士学习所要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要求。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有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学、园林植物学与应用、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能力,要求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

2.对国内外专业前沿理论与实践要有较深入的了解;3.具有正确的生态观、社会观、艺术观;

3.对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为闭卷形式,总分 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  

1、本科考试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综合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包括公共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西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等。约占60分。

2、中外园林发展史∶包括西方园林史、中国园林史,熟悉中外园林的不同风格特点。其中需要对岭南园林有较深入的了解。约占20分。

3、园林工程∶包括场地设计、道路规划设计、雨洪管理、园林建筑与小品、绿化设计、管线综合等园林工程技术。约占50分。

4、园林植物学与种植设计∶包括园林植物的分类、常见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种植设计原理。约占20分。

六、考试题型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总分为150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风景园林快题设计)

一、考查目标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考试是为招收风景园林专业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建筑类、农林类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快题为城市小型公园设计、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城市沿街绿地设计、城市景观大道园林设计、学校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广场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厂园林景观设计、体育休闲绿地景观设计以及绿地景观的概念设计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

就给定的场地进行风景园林快题设计

    (1)总平面设计(1:500-1:1000),占60%;

    (2)重点景区(点)园林(建筑)小品平面立面、局部透视及鸟瞰图、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及简要说明,占40%。

 (二)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满分为150分):

    (1)总平面设计(1:500-1:1000),占90分;

    (2)重点景区(点)园林(建筑)小品平面立面,占15分;

    (3)局部透视及鸟瞰图,占10分;

    (4)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重要节点的标高设计),占10分;

    (5)植物景观设计,占15分;

   (6) 技术经济指标及简要说明,占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准确地理解规划设计任务的特点、要求,绿地定性准确,满足园林绿地功能需求;

2.正确地处理好规划基地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关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

3.合理地进行功能安排与规划结构设计;

4.运用有关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用地与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园林建筑与园林设施;

5.提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6.能较好地表现规划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

主要参考书

不限制。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

一、分专业拟招生计划及复试比例  

1.分专业拟招生计划。根据学校下达的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编制拟

招生计划,共计 115 名(含推免生及士兵计划)。此指标为拟招生计划,最终招

生人数根据学校和学院各专业生源实际作相应调整。

095300 风景园林(全日制专业型) 11 1:1.2

注:1. 复试差额比例不低于120%(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的专业除外)。

 二、参加复试人员  

1.分数线标准。

复试考生初试成绩必须符合教育部公布的《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B 区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分数线)。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进入我院复试的初试成绩总分不低于 200 分。

 2.复试名单确定。

学院根据分数线及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 ,确定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详见我院官网(https://dhxy.gznu.edu.cn/)“通知公告”栏目,其中自然地理学专业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分数线要求且总分≥285 分,人文地理学专业达到分数线要求且总分≥296 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达到分数线要求且总分≥282 分。其他专业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公布的进入 B 区复试成绩要求的,均有资格参加复试。所有拟录取考生均应参加复试,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三、资格审查  

1.考生须按照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贵州师范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复试考生须知》列出的材料清单备齐,并按下列顺序整理好,2020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材料清单

序号 材料名称 说明 1

身份证、考生手机号、紧急联系

人及手机号

身份证正、反面截图放在一个 Word 页面内,在空白处注明本人(和

紧急联系人)及手机号

2.初试准考证

3.学籍学历证明

四、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

095300 风景园林 该专业考生安排在喀斯特研究院参加复试(5  24 日)

(二)复试方式、平台、要求

1.复式方式:网络远程复试。

2.复试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复试平台。

3. 远程复试要求: 考 生 参 加 复 试 前 务 必 登 录 我 校 研 究 生 院 官 网(https://yjsc.gznu.edu.cn/)“招生信息”栏目,提前学习《贵州师范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贵州师范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等,保证对复试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考生本人及预留的紧急联系人保持通讯畅通。

五、复试内容  

2.专业课测试。采用口试方式进行考核。我院建立各复试专业课测试科目及加试科目题库,由考生抽题作答,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获取题目后,即时回答。跨专业考生不加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科目 1 和科目 2,加试以口试形式进行考 核。专业课测试科目与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复试科目一致。 

六、录取成绩计算办法  

1.复试成绩总分为220 分,其中专业课测试满分100 分、面试满分100 分、外语综合能力测试满分 20 分。复试成绩总分低于132 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考生考试总成绩(换算为百分制),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 30%。考生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折合为百分制)×

6 70% +复试成绩(折合为百分制)×30%。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每科 100 分,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任一加试科目成绩低于 60 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 各专业按照考生类别及总成绩分别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拟录取。如总成绩并列,则依次按照初试总分、英语初试成绩、业务课一初试成绩、业务课二初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七、调剂调剂  

2021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复试)

(科目:喀斯特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一、考查目标  

《喀斯特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是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喀斯特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是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地理学之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主要研究喀斯特景观及其形成过程,因地制宜地对喀斯特景观的改造利用,其主要内容包括风景园林规划基本理论、生态学、喀斯特地貌理论基础、喀斯特地区的环境及综合开发利用等。该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喀斯特地区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等内容,让考生了解喀斯特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如何开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考试形式与结构  

(一)成绩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100分,时间51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线上口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

简述题: 1小题,每小题55分,共55

三、考查范围  

(一)生态学

种群、群落的定义;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平衡。

(二)喀斯特地貌基础理论

喀斯特的定义;喀斯特形成的基本因素;主要喀斯特现象分类及各类型的典型代表地貌;喀斯特地区自然条件;景观特征。

(三)风景园林规划理论

喀斯特地区景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山地园林设计要素。

四、主要参考书  

1、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原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博主编,杨持等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卢耀如著.岩溶——奇峰异洞的世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五、样  题  

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复  试)

(科目:《喀斯特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专业代码:095300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 

一、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喀斯特

2、群落

3、景观

二、简述题(1小题,每小题55分,共55分)

简答贵州喀斯特地区景观特征。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